cctv4回看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临泉篇完整版视频来了 时长40分钟 收藏回看
用影像记录当下,用本土表达中国。5月16日23: 06,CCTV-10播出《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卷临泉》。历时近40分钟,讲述了临泉地名、传承、工艺、风俗、美食、当代六个部分。如果错过首播,也没关系~傅晓布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完整的视频。
这里是古沈旧地这是杂技之乡这里是江淮平原的粮仓安徽临泉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据记载,沈国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在临泉县博物馆,有一件临泉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铜印。印章上刻着几个字:蔡厚兴医生印章。通过字体和材料分析,这枚印章属于战国时期蔡国的一名官员。“沈的人不会在昭陵,而金的人会使蔡伐之。夏,蔡灭沈。”据《左传》记载,沈国最终被郭裁所灭,后来郭裁被强大的楚国所吞并。
1934年9月,阜阳县西乡部分地区设立新县。因为新县靠近泉河,所以被命名为临泉县,县名沿用至今。
“北国碧香”的传承与创新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已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制笔工艺精细,畅销全国,临泉素有“北国笔乡”的美誉。杨浩钢笔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羊毛本身的质量。临泉怀山羊不仅好吃,它的毛也是临泉坛笔的好原料。健康的育龄公羊,腋毛尖尖,又长又平又细,是文字原料的精品。
1985年,临泉人曹在谭笔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多次与徒弟进行实验。一种可分为八种用途的毛笔诞生了。它还有一个响亮而生动的名字:“八大天柱”。
毛笔的制作被称为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实现的技能。
笔是毛笔的灵魂,笔杆是毛笔的筋骨。两者相结合,诞生了一种既能画山水又能抒写情感的谭笔。
葫芦烙画有着深刻的含义
1994年版《临泉县志》记载,1962年,临泉成立了一家城关油漆社,1972年老艺人们开始转产在木板、家具上制作烙画。而这家工厂当时最紧俏的商品就是木板烙画。后来虽然工厂消失了,但是烙画这门手艺却一直在临泉县民间流传。葫芦烙画是烙画的延伸,用深浅不一、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烙画来烧葫芦,赋予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古朴、典雅、自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着色是葫芦烙画最重要的部分。临泉葫芦烙画具有中国画“水墨渐变”的艺术特征。
精致的风景,或者潇洒的泼墨,都是在笔尖的温度和书写的速度之间的默契配合。有经验的工匠需要落笔,多多学习,投射自己的个性思想,才能成就一件影响深远的葫芦作品。
杂技马戏团令人叹为观止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只手。”这句谚语一直流传在韦小庄村。相传,清朝时,韦小庄周围的乡镇都有习武的传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村民们担起重担,带着孩子和女孩到处表演艺术,在祖先拳法的基础上,依靠“吞铁球”“吞剑”的技艺“以命换粮”。练习杂技的习俗逐渐流传下来。
198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红谷寨里的爱敌》,邀请了临泉县应县马戏的26位演员表演。侯德山的《吐火》放鞭炮成了影片中最精彩的专场表演之一。
现在侯德山的迎仙马戏团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他的孙子侯杰在临泉县开办了一所杂技学校,专门训练杂技演员。
2006年,临泉的“民间杂技马戏”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爵士镇以“牛”闻名
平坦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让临泉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天堂、畜牧业发展的沃土。在互联网的加持之下,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农牧业大县重获生机,成就了令人瞩目的“中原牧场”。长官镇位于临泉县中部,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养殖黄牛的传统。
随着网购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选择,牛羊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临泉县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恢复长关镇肉牛存栏量,鼓励养殖户饲养培育,发展规模化养殖。相关配套肉类加工厂、冷链车间相继建成。电商平台让长关镇的肉制品出现在各大卖场。如今,长官镇已成为皖西北颇具影响力的牛羊交易区。
2015年,临泉县打造县域公共品牌:“中原牧场”,用互联网思维发展传统农牧业。
在电商平台上,凭借“中原牧场”的品牌效应,芥菜、黄牛肉、葫芦烙画等临泉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就像催化剂,让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千年古县临泉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央视科教频道
原标题:《央视《中国影像方志》临泉篇完整版视频来了,时长40分钟,收藏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