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纳入中考是真的吗 音乐、美术也要纳入中考 这份文件明确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指导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份指导性文件
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严禁公布高考“第一名”和升学率
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得以高考升学率下达升学指标或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费率与学校工程项目、资金分配、评估和评价等挂钩。不得以高考成绩为依据,以任何形式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在高考中公布、宣传、炒作“状元”和招生。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学校要坚持以德育实效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质量等片面办学行为。
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对于幼儿园来说,强调的是科学教育保护、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等。
对于义务教育学校而言,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学业负担和社会满意度。
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对高校来说,要推进分类评价,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评价,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学、生师比、生均课程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完善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收录论文数、引用率、获奖数等量化指标。教师成绩由签约单位严格确定,不跟人;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办法,突出一流人才培养,产出一流成果,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地位。
亮点二:严重的师德问题将被全行业封杀
围绕教师,方案还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
坚持以师德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价奖励的首要要求;对于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探索实行全教育行业禁入制度。
突出教育教学成果。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评议制度。教师每学期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评价将纳入教师考核内容;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审条件,不将留学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
加强一线学生工作。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纳入教师考核。
针对高校科研“唯论文”的不正之风,该方案要求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支持人才培养。不允许将论文数量、项目数量、项目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和奖励挂钩;重大理论创新、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在申请高级职称时可以不要求限制性要求。
针对“唯帽子”倾向,方案敦促人才称号回归学术和荣誉,要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人才称号不得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定、评审奖励、学位申报的限制性条件。相关申报不得设置填写人才职称一栏;要根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允许简单地将人才职称与物质利益挂钩;鼓励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与高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亮点三:探索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为了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该计划着眼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方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完善道德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德育目标要求,客观记录学生品行的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体育评价。要把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中考体育测试的内容、方法和评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课的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各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提高审美评价。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和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加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严格的学术标准。对于初、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必须合理安排从高考结束到暑假的教育活动;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在备受关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方案》提出稳步推进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考试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逐步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深化考研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核。各级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非法竞争生源。
为摆脱“唯文凭”的弊端,方案提出改革用人评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德能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耗”的局面,形成无任何限制减少人才的良好局面。
各级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招聘和国有企业招聘应当根据岗位要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毕业生、国外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不应视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定、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另外
围绕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社会
总体规划侧重于设计
五个方面的22项改革任务
在下面
让我们通过一张长图来理解这份文件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