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清散打 不晓得李伯清散打的 恐怕都不算资格的成都人吧
文/阎锡秀
本文以“李伯清散打”为专有名词。第一,李伯清是散打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二是因为几十年过去了,几十个学徒都在向老师学习,至今还没有人超越或接近“李伯清散打”。这个名词有独特的含义。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李伯清的散打”是学不会的。充其量只能学到一点点。
原因很简单——时代造就了“李伯清散打”,而李伯清这个独特的人创造了“李伯清散打”。
原来的原因,请慢慢听我说。
李伯清
李伯清是地道的成都平民。他出生在严寒中,命运坎坷。他长期生活在成都城市平民的底层。回首童年,青春,青春,都是苦涩的悲伤和泪水。面对生存的苦难,是被苦难压垮,还是在嘲笑苦难?成都城市贫民的机智幽默,总是调侃“球疼的时候”和“又穷又开心”的苦难,陪伴他走过那些艰辛。他还学习讲故事,练习基本的谋生技能。可惜好景不长,讲故事逐渐式微。有一天,他在演讲的时候,睁开眼睛,看到台下只有七个观众!他预感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
他知道,如果不变,只有死路一条。他没有向命运低头,鼓足勇气,开始了这条大胆创新的道路——散打。
散打,原本是武术擂台上两个人徒手格斗比赛的称号。李伯清借的。起初,他可能有不顾规则为国王获胜的意图。后来,这个意思出现在一个电视栏目里:不管3721,只要舒服,就会舒服。
散打以讲故事的外在形式,改变了它的内容——把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构思成一个接一个几分钟的小故事的“书”,再用说书人的“评语”串起来。这些“书”似乎是随机的、流动的、面向市场的、面向领域的。天地,携手,搞笑语言,夸张变形...观众听着,来回转身;他的评论视角独特,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准确无误。观众听得赞不绝口。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最初,李伯清的散打以3元的票价迅速走红,在锦江剧场旁的茶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观众,并以口碑相传。然后是收音机、录音带、光盘、VCD等。迅速走红,席卷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很快成为成都市民休闲的宠儿。
也许是上天眷顾,运气转了;也许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之,在不知不觉中,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讲故事形式——散打。
我见证了他“惨不忍睹”的辉煌——上世纪90年代初,他来到自贡,在一个能容纳数千人的体育场里表演。票价30元一张票,很难买到一张票。这里人山人海,交通受到限制,数十名警察维持着治安。当时李伯清拥有“李伯清专车”,由一个团队运营,有经纪人和助理。
至少在四川曲艺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李伯清
李伯清的散打源于说书,又不同于说书。
讲故事,书大于评论;散打,评价大于书,甚至有评论无书。常常,在欢乐的笑声中,听了一个小时,我说不出他讲了什么故事。
《散打》中的李伯清总是以自我表达的方式对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自嘲式的嘲讽和揭露,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嘲笑它,鄙视它,警惕它,抛弃它。然后,微笑着告别你的过去。值得称赞的是,这一切都是在幸福中无意识地完成的。
于是,在说书式微的那段日子里,李伯清的散打不同高峰崛起了。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迅速受到川语地区观众的喜爱,在巴山蜀水、云贵高原神奇流行。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潮涌动,成千上万的粉丝热情追捧,创造了民间草根艺人从未有过的神话。
李伯清散打的成功,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用的最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趋势是一个宽松的创新和变革环境。从地理上看,成都是一座休闲城市,普通人追求基础生活的舒适、安逸;成都人天生爱喝茶,茶馆是第二个家。茶馆里有一些事情可以做,但是茶馆里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吹牛,耍花招,摆个龙门阵,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都是成都人放松的正常方式。曲艺与茶馆有着天然的结合力。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李伯清长期在河湖中追求食物和生存,培养了一个慈悲善良的好性格。他热情、慷慨、洒脱、不教书、慷慨、乐于助人...他视观众为衣食父母、兄弟姐妹,视陌生人为亲人、朋友、邻居。他与人打交道的社会和谐程度很高,因为他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茶,还叫老师。
李伯清
李伯清散打,在斯里兰卡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沃土上疯狂生长,自然有道理。
李伯清散打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平民视角,笑对人生。这是散打最可贵、最有气质的艺术品格。
平民视角——他有着悲惨的过去,捡蜂窝煤,拉车,与成都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方式息息相关。他口才好,机智,吊在当场,充满乐趣。他说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话,没有的话;它揭示了普通人习以为常而不惊讶的深刻含义;他的一些桥梁和细节,隐藏了普通成都人内心的不便和人们言语中的一些欲望,把它们推向了极致,揭示了它们的本质,描述了最普通成都人独特的社会形态、举止和性格。我说“李伯清的散打”是学不会的,因为学习者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没有这种致命的“平民视角”。
嘲笑生活——他戏弄和戏弄生活中的人和事。让老百姓享受听他讲的“盐、味、温、感”的故事,让村民在艰难的生活中感受到知心人的温暖,让一些戾气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和缓解。从而获得正确的方向,继续以努力、快乐和尊严活跃在世界上。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李伯清的散打是正能量。
这也是观众喜欢听他散打的重要原因。成都人用“八式胜板,舒适胜呼”来形容和评价李伯清的散打。
李伯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思考和分析世间的感受和原因。然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来,总是让人开心。同时,他也善于审时度势,包装自己,管理自己。多年来,他与电视台合作,及时推出了无数节目。每天打开电视就是他的声音和形象,他的散打也是在出租车上打的。他几乎成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李伯清善于管理自己。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时不时他总要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在成渝高速路口的车站,他含泪告别家乡四川,伤心地去了重庆;他告别文坛,毅然闯入空门皈依佛门。他投身于足球,当他成为李贝贝时,他为男神呐喊...每次他做出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他都如此真实地运用自己的感觉,以至于他相信了这些感觉,大多数观众当然也相信了。然而,所有这些条件,不仅没有使他远离或淡出文坛,相反,使他在平民百姓中不断交谈,保持他的声望不减,并获得更高的声誉。你想想,他的根在成都,并不是真的想去重庆,那里生活不热;他活跃在热闹的江湖中如鱼得水。他怎么会是一个孤独的和尚?记得他去彭州三味禅林的那天,成千上万的粉丝为他送行,人山人海。我离他十几米远,但挤不下,只好放弃...虽然他说自己老了,但在网络上的四川名人人气榜中,他总是排在第一位,和李宇春、张靓颖、谭维维一起继续在年轻人中走红。他确实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真实的、几十年前的神话。
李伯清
李伯清的散打艺术价值不容小觑。不要以为只是“消食”的开心果,而是“说好玩的,听味道的,记好笑的,大力咀嚼的”,风雨过后见彩虹的好东西。他的散打中的很多桥段,他新创造的古怪名词,都深入人心。几十年过去了,它仍然深深地留在普通人的心中,在男人、女人和孩子的口中,它是鲜活的。这绝对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你可以认为“李伯清散打”不高。没错。他的特点和价值不是要高,而是要避免高。他走的是通俗文艺之路,是雅俗共赏之路。然而,你不能忽视观众几十年来对他的喜爱和热情。高个子从来不属于普通人。个子高的反面是接地气,但他没有刻意去接地气。“李伯清散打”本身就是从天府之国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东西,大气也是与生俱来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李伯清散打”的艺术特征、规律和价值的研究远远不够,对“李伯清散打”文化现象的研究也远远不够。“李伯清散打”在大众文化领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长期被忽视和低估。恐怕这和这些年的僵化观念有关。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李伯清散打”也是现成的文化牌?
作者简介
岩秀
阎锡秀是国家一级编剧、戏剧作家、评论家。喜剧《麻将人生》获得2012年中国曲艺作品金奖、2014年牡丹奖表演奖。朱琴《竹叶青情》和钱板戏《活巴耳》获2014年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出版作品有《阎锡秀作品集》、《阎锡秀曲艺选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