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1000 为什么说守江必守淮 守长江不行吗 一千年前老祖宗早已给出答案
说到中国的两条长河,我们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长江和黄河。可以说,中国人的起源离不开这两条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在黄河流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然后在坂口之战中打败了蚩尤,从而统一了中国。
长江也孕育了一种文明。我们知道,古代中原有几个乱世,比如东晋南渡黄河,南宋南渡建言河建立小朝廷。面对肆虐的胡人,当时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长江的屏障。在航海业不发达的古代,这是天然的军事屏障。
但是,长江的屏障虽然险要,但我们通过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发现,无论哪个朝代都会坚守长江防线,都会坚守长江以北的淮河防线。这就是所谓的“守长江必守淮河”,东晋南宋都是如此。即使到了近代,白崇禧也提出了“守长江必守淮河”的战略。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战略方针呢?
考虑到后方战略空,长江距离金陵太近了
历朝历代,江南的黑暗王朝大多以金陵等海疆线为都城,然后在此扎根。然而,金陵本身实际上毫无防备。东晋时期,金陵城墙不高,不可能制定持久的战略。当时金陵城防依托金陵外的几个险要之地,如石城,构筑金陵外围,所以这是第一个缺陷。
第二个缺陷是金陵离长江太近。一旦敌人渡过长江,金陵外围的石头城就会迎面而来。石头城一旦失陷,金陵就无险可守了。东晋王敦之乱和后来苏军之乱,都明确了这一点。
因此,为了加强小朝廷的城防,也为了小朝廷有足够的战略时间来应对接下来的斗争,就要在这个时候把防线往前推,这样才有战略纵深和足够的时间来应对;不管有多糟糕,即使无法阻挡当时的小朝廷,也有足够的时间支撑。
然而,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是平原地区。凭借当时江南小朝廷的实力,根本不可能阻挡胡在北方的骑行。只有一条淮河防线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屏障。这里密集的水网也是擅长水手船战的南方士兵的绝佳去处。
因此,从东晋到南宋,甚至到南明,大部分时间,主战场都在淮河周围。淮河防线一旦失守,就意味着长江的屏障无法守护,局部和平的小朝廷将直接骑在北方。
长江轮渡到处都可以过,不完全安全
在古代,长江屏障比黄河更有军事价值,因为它的水流比黄河更急,没有经历过这种风暴的人无法应对长江的水势。
当然,这并不是说长江的屏障万无一失。北方士兵面对长江屏障之所以戛然而止,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一次水战。但是,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以后的对抗中,南方水兵的斗船专家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长江的长度就成了一个缺点,因为长江太长了,而这条长江轮渡更是千里之外。一旦北方胡人渡过长江,南方士兵就不得不在这个千里渡口到处派兵,但是长江已经蔓延了几千里。每条防线需要多少人派兵?假设敌人没有通过这道防线呢?这时,你该怎么办?
所以在这个时候,长江的屏障不再是屏障,而是鸡肋。所以面对这个弊端,就要收缩实力,用最有限的实力充分发挥他的最大价值,所以这一次体现了淮河防线的重要性。
要过长江,必须先过淮河防线。但是淮河防线周围的水网比较低洼,不利于北方胡人作战,更重要的是淮河防线只有几艘渡船。
要想越过淮河防线,必须先拿下这些城市,所以南方只需要集中力量防守这些城市,然后将有限的兵力用在自己最大的优势上;其次,也成功避免了长江屏障的缺陷。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接连发动四次合肥之战的原因,因为当时淮河以北的重要城市合肥并不在孙权手中,也就意味着人们已经掌握了打开你家门的钥匙,那么孙权能不着急吗?
同时,在淮河铺设防线等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军事缓冲区,其效果同上。
淮河防线上的土地肥沃。如果它被敌人占领,将有足够的士兵和足够的食物来养活数百名士兵
淮河防线除了具有突出的军事价值外,还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淮河地区水网密布的土地也比较肥沃,所以资源很好,这里的各种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
当年,邓艾曾向司马懿提出“军屯”的战略方针,以十万大军取十分之二的轮换来实行军屯制度。经常有4万人,淮北2万人,淮南3万人。假设天气好,往往是西部资源的三倍以上。1967年,可以在淮积累3000万兵力,足够五年。
从《三国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邓艾的战略眼光是多么险恶。他已经看到了淮河的战略价值。对于当时的曹魏来说,他们可以凭借军车制度来保存自己的国力。一旦真的发动了对吴的战争,可以直接从淮河调配军需物资,而不用从中原调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对于南方来说也是如此,要想支持他们继续北伐,就不能在淮河一带失去它,因为这里的土地资源太丰富了,好好的北伐也是不利的,一旦在这里失去了,在中原北伐中无疑更难渡过长江。
因此,淮河的战略价值是由军事、经济和地理位置决定的。一旦淮河防线失守,古代北方骑兵可以直接封锁长江,南宋或东晋此时危在旦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南陈和南宋失去淮河防线时,他们的国家立即被粉碎,南陈被隋朝统一,而南宋被元朝统一。这就是淮河防线的价值,所以千年前祖先就看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