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 为了春回大雁归
10月23日,湖北武汉。艳阳高照,车水马龙。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发布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校区隆重举行。中法新城校区作为抗疫期间的定点医院,目前已为新冠肺炎1000余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此次发布的300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既有冲锋在前、最先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也有执甲逆行、火速驰援的援鄂医疗和防控队员,还有坚守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护佑人民健康安全的白衣战士。熟悉的武汉回来了“就在这里,我参与成功救治了109名重症病人!”发布活动现场,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该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指着身后的病房楼说。在武汉60多天后,李太生不断优化调整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震惊,开心,自豪,自豪!”时隔半年再次来到武汉,李太生感慨万千。“最大的变化就是武汉开始堵车了。”疫情初期,过去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持续不断的车流。没有烟花的武汉,曾经让李太生感到心酸。“我非常自豪地回忆起,我为这座城市的复兴做出了贡献。”“记忆中,那个熟悉的大武汉,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疗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万里感慨道。在新冠肺炎,治疗危重病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肺功能受损、组织缺氧和呼吸衰竭。当无创呼吸机不能满足治疗需要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这也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拼尽全力,只为一线生机。彼时,武汉同济医院诞生了一支特殊的“插管小分队”。队员中既有20多岁的90后,也有50多岁的教授。万里是麻醉科第一个报名支援一线的医生。“如果医生是刀尖上的舞者,那么麻醉师就是与刀尖上的病毒共舞。”万丽说。麻醉医师在靠近患者口鼻处实施气管插管,近距离面对患者呼吸道,从“鬼门关”抢夺生命,与死神搏斗。抗疫期间,武汉同济医院共完成气管插管近200例,无一失败。“没有大爱,哪里来的小爱。”万里坦言,作为医生,永不会忘记“医学生誓言”,作为医生,只要工作需要,百姓需要,就会一直坚守岗位。把自行车推到舞台上这是一张布满折痕的疫情防控临时通行证。大红印章旁,印着几个字——“车牌号:自行车”。农历正月初七,24岁的90后医生甘如意从湖北省公安县半竹当镇老家出发,拿着政府发放的通行证,骑行300公里,历时4天3夜,火速返回工作单位——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凡湖分院,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发布活动现场,甘如意推着那辆陪伴她踏上战“疫”征程的自行车走上舞台。“我觉得医护人员就要像战士一样。疫情来了,我们就要冲到一线。”甘如意说,选择骑自行车回到医院,当时只是想让村民放心,“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我什么都可以不顾。”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让甘如意倍感自豪,也坚定了她将青春热血奉献给基层医疗的决心。“有人跟我开玩笑说,因为我姓甘,所以不怕吃苦。”甘如意笑着说:“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内心坚定,相信自己,就一定会成功!”古人云:三十而立。刘中砥的30岁生日,就是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病房里度过的。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刘忠笑着说,他是年龄最大的90后。2月7日凌晨5点,东方即将破晓,刘忠随队赶往武汉。“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刘中砥回忆,2003年非典,父亲作为医院科室带头人,一名共产党员,冲在一线,负责影像学检查。那年,刘中砥只有13岁。从那时起,成为一名白衣战士的愿望便在这个少年心中扎下了根。“虽然父亲没能看见我穿上这身白衣就离开了人世,但当我在奔赴抗疫前线时,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离父亲如此近,也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身为一名白衣战士的使命感。”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北大援外医疗队全体90后队员,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问候。“特别激动!”回忆当时的情景,刘中砥说,习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大家“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90后党员,自己要义不容辞地用所学专业,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我在北京,我怀念记忆中武汉的风。”回到北京后,刘忠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抗疫期间,病房里与死神搏斗的场景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里。10月23日,我再次回到武汉,回到我战斗过的病房。刘忠坦言,“我感受到了城市,醒醒!”收到了塞尔维亚的泥土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同甘共苦。3月中旬,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塞尔维亚疫情告急。中国政府不但送去大批援助物资,还选派抗疫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援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就是援塞专家组成员。在塞尔维亚,中国专家组分享了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程守贞回忆,临走时,塞尔维亚总理向专家组赠送了象征“保家卫国”最高荣誉的勋章,向每一位专家赠送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塞尔维亚土壤,并真诚地对中国专家说:“你们来了就是外国人,走了就是朋友。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这个特殊时期的中塞友谊!”赴塞援助前,成守珍刚刚从武汉抗疫战场归来。2月7日,她临危受命,担任中山一院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带领百余名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一线。谈起过往,成守珍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这就是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中医药作为中国的瑰宝,在新冠肺炎战争的“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中西医合作的防控机制。1月2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抵达武汉,是第一批参与抗疫的中医专家。“中国方案”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也是抗疫取得重要战略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医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等,都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救治重症患者,助力降低病死率。“将中医药应用到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色,未来,要将这一传统瑰宝传承发扬下去。”齐文升说。相信科学才能赢抗疫期间,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的吴尊友每日分析疫情特征,深入解读数据,研判疫情趋势,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深入分析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策略等,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用通俗语言解读疫情及防控知识,对控制疫情和稳定民心起到积极作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规律是科学防控的基础."吴尊友当场分享,称当无症状感染者一词出现在媒体上时,公众担心茫茫人海中会有无症状感染者。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向民众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必须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触,属于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在我们的监管范围之内。这样,人们就不会恐慌。此外,吴尊友还参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和全球分区域新冠肺炎防控视频会议,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防控经验,讲述中国防控故事。截至10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4100万例。秋冬季来临,使得国内民众担心第二波疫情的来袭。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中国会不会出现新冠肺炎局部暴发疫情?面对公众的担忧,吴尊友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尖叫道:“不管病毒有多肆虐,只要坚持科学防控,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2月6日,全国调集了包括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在内的27名基层全科医生和疾控专业技术人员,与武汉13个区的干部组成13支社区防控小分队,深入一线。在实地走访调研后,吴浩等专家提出了社区防控的策略,推动切断传播途径。“这些都是在实地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得出的建议。”吴浩说。10月23日,在抗疫特别人物发布活动现场,再次回到武汉的吴昊看到满场的烟花,情绪非常激动。“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决策,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赢!”
文字:健康新闻记者章雷特约记者蔡敏
原标题:《为了春回大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