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纪录片 雾霾纪录片《遥望繁星》导演韩萌访谈
每月3月8日起,凹凸镜DOC会定期推送女性纪录片从业者的内容话题。第三期,我们采访了《江南弃儿》和《望星》的导演韩萌。目前《望星》正在海外电影节上映。我们和她聊了聊这部聚焦雾霾治理的纪录片的创作过程。
《望星星》可以说是廊坊雾霾治理过程的社会缩影,即环境被污染,政府如何应对,相应的政策如何影响个人生活,最终可以从中看出,每个人都在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
“看星星”海报
每个人都在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
采访:肖鹏阿吉
当你抱怨“雾霾来了”时,你是否知道90%的雾霾来自人类的经济活动,比如工业废气、机动车日常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冬季燃煤取暖废气等...烟雾制造者实际上来自社会中的你和我。当你觉得“蓝天回来了”的时候,你应该知道是谁带回了蓝天白云吧?
《望星星》是一部纪录片,聚焦廊坊的环保官员和专家如何治理雾霾,以及环保政策如何影响当地企业和人民的生活。曾入围多个国家电影节,其短片版《捍卫蓝天》获得第九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短纪录片奖”。
之前推出的短片和长片的区别在于,前者只展示了廊坊市PM2.5防控专家组的日常工作,后者记录了廊坊市从政府官员、企业主到普通百姓在雾霾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短视频
互联网人每天的加班是“996”,从短片中可以看到,环保人士的正常工作是“5+2,白加黑”,到了最后关键时刻,就是“24小时值班,24小时作战”。
廊坊大力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全市12003家企业接受“散乱污”治理,关闭取缔企业数达86.2%。2018年,廊坊率先清理农村散煤,2019年7月,廊坊实现无钢材市场目标,累计安置职工2.02万人。
然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并不能通过短期冲刺“完美”解决。2018年前十个月,廊坊市PM2.5绝对浓度降至58 μ g/m3,河北省排名第一。然而,廊坊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立即排名倒数第一。专家组发现,廊坊市的PM2.5数据在两家钢厂关闭时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部分原因是钢厂关闭后,原本依靠钢厂取暖的人们不得不烧散煤取暖。这样,廊坊的煤炭消费总量并没有下降多少。
当环保和民生发生冲突时,对政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里的环保工作也很难。如果政绩、环境、民生三大问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处理不好,在严格的问责制下,环保持久战很容易演变成“排名战”或“运动战”。
纪录片《望着星星》可以说是廊坊雾霾治理过程的社会缩影,即环境被污染,政府如何应对,相应的政策如何影响个人生活,最终可以从中看出大家都在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
以下是对导演的采访
DOC:为什么选择关注雾霾/廊坊?这是一个长期计划吗?
韩萌:主要原因是雾霾。自2013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得到了公众的认可。2016年底,京津冀地区连续7天出现重污染天气。但这不是酝酿已久的计划。我只是觉得“雾霾”是一个亟待告知的事情。2016年,我还在做另一个项目,一直在想。
凹面镜DOC:在《望星》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与纪录片行业的团队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和沟通的?
韩萌:我刚刚参加了几次提案会议。然而,在内容方面,团队内部有实质性的讨论,比如制片人梁为超。在拍摄中后期,我们经常会在网上进行不定期的讨论。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纪录片制作人。我们和制片人赵佳有更密切的交流,他给了我们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有一段时间,我们拍不了,就和陈露比聊,和周浩老师聊。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并感谢他们的前任的帮助。
凹凸镜DOC:你和团队在启动《望星》项目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韩萌:困难总是有的,我们一个个解决了把握这部电影人物的难点:如何确立这个人物,如何从“人”的角度理解政府官员的决策,如何理解决策对普通人的影响。
我们不想通过这部电影去批评某个人,也不想给被采访者带来太大的影响。它主要观察环保局的运作,这样一个政府机构如何在雾霾控制中发挥作用,以及环保政策如何影响个人生活。
凹面镜DOC:通过看星星,你最想向观众传达什么观点?
韩萌:每个人既是烟雾制造者,也是烟雾受害者。政府、公众、企业等。共同形成共识,探讨如何用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
DOC:你认为公众、企业和EPA对“谁造成了雾霾”有相同的理解吗?
韩萌:太不一样了,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凹面镜DOC:《江南女儿》和《望星》分别聚焦两个社会问题:“弃婴”和“雾霾”。你选择拍摄社会纪录片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纪录片项目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韩萌:这主要是基于我做记者十几年的工作背景,我本能地关注时事。这是我的基因。我作为记者的经历使我能够接触到各个层面的人,包括官员、学者、企业家、普通人、学生等。我拍纪录片的时候,和受访者的关系会越来越深,越来越近。
比如在拍摄《望星空》的两年时间里,我在李春园身上看到了中国官员理想主义的影子,看到了他作为副导演处理环境问题的决心和困境。而在蔡寻找亲生父母后,她选择了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我永远不会说xxx是我的作品,这些电影是我和受访者的联合作品,没有TAs和这些电影/故事。
然而,与受访者的深度沟通和密切联系有时会让我感到筋疲力尽,但它吸引我试图理解复杂性。纪录片是有限的,它始终处于一种中间状态,不知道我有多大的勇气和能力去解构它。
凹凸镜DOC:影片中有很多航空相机。这是如何设计和完成的?
韩萌:当时我、制片人赵佳、杜海、编辑芭芭拉·欣都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想展示烟雾治理决策对一个小镇的影响。因此,电影的片名从雾霾导演的《治愈雾霾》变成了雾霾小镇的《看星星》。因为廊坊很小,我们用的不是城市,而是城镇。
我们用一些航拍照片来描绘这个繁忙的城市。这不是上帝的视角,而是对城市的另一种视角,包括当时还在运营的两家钢厂。现在廊坊的四家钢厂都关门了,一点景观都没有。空气体质量明显改善。
凹面镜DOC:你是怎么和编辑器一起工作的?
韩萌:整个材料量超过130小时。前期编辑了20个小时的选材。然后,我为编辑芭芭拉·欣挑选了素材。我们一起工作了40天,休息了两个半小时。后来她一个人工作,我们在网上交流,最后变成了现在的89分钟版本。
凹面镜DOC:《望星》中有很多抢眼的空镜头。一开始是怎么构思的?
韩萌:例如,巨大的绿色篷布网就像装饰城市的艺术。城市不能停止发展。覆盖网覆盖了大多数建筑工地的裸土。它覆盖了灰尘,但对抑制PM2.5没有太大作用
例如,在车站,人们走过烟雾。归根结底,产生雾霾是因为环境容量承载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就像一列快速增长的火车,所以我们可能会考虑一下,让发展的速度慢一点。
凹面镜DOC:如何理解两个主角在谈“环保工作难”时哭?
韩萌:实际上,电影中的三个男性角色一共流了五次泪,其中包括另一个角色,市长。然而,眼泪在故事的表达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剪辑的时候,我们会非常仔细地考虑使用眼泪。一方面,我觉得环保工作确实很复杂。他们三个虽然立场不同,但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和权力眼泪;另一方面,我认为男人也有很强的倾诉和交流欲望。
凹面镜DOC:电影中的音乐和音效是谁做的?
韩萌:耶鲁安·戈耶,西班牙人,是我们编辑推荐的声音设计师。他很好。我很喜欢它在电影中呈现的效果。
凹面镜DOC:国内外观星后续分配方案?
《看星星》曾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和瑞士尼昂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又称瑞士真实电影节。目前正在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线上放映。
韩萌:我真的希望这部电影能在中国上映。毕竟讲的是中国故事,具体日期还没定。由于疫情原因,国外筛查计划不准确。
凹面镜DOC:请推荐2-3位和你一样从事这类社会纪录片项目的同行和TAs的作品,值得关注
韩萌:我想推荐女性纪录片制作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相同的痛点。
一个是陈,有着特殊的气场。她的《荒野之歌》和《望星》一起进入了瑞士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但她选择了退出。她还有一部短片《偷窃》。建议大家都去看看。我们都是妈妈,有时候会在微信上吐槽养娃的“难处”~
另一个是玛丽。除了景升,她的《囚徒》让我仰视。
凹面镜DOC:今天采访正好是五四青年节。你有什么建议或经验可以和新的纪录片制作人分享吗?
韩萌:我说不出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我只拍了两部电影。这个问题我应该问周浩~
事实上,在选题、摄影、与受访者的交流中,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同,进入的方式也不同。我认为交流应该是真诚的,但是图像不能是美丽的,因为生活本身并不完美。
图片来源: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豆瓣
中国女性纪录片导演过往文章
.....待添加
凹面镜DOC
身份证:pjw-纪录片
微博|豆瓣|知乎:@凹面镜DOC
用图像和文字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凹凸光影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