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小说 张学东长篇小说《家犬往事》: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
平凡而悲惨的生活中的悲悯、同情和宽容构成了张学东几乎所有小说的情感力量。新小说《家犬的过去》是他童年叙事的重要作品。张学东细致而准确地展现了困境中人性的复杂状态。即使有彷徨和黑暗,有迷茫和伤害,小说也总是充满善良和救赎。
小说以两只家犬“大黄蜂”和“坦克”为叙事中心。他们舍生忘死的行为,不断擦拭着人们的心灵,坚定而温柔地走近困境中的孩子,让身为主人的“人”得到庇护。张学东把人和狗放在同一个生活情境中,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比。在某种程度上,人是软弱的、逃避的,而那两个在大街上、森林里挣扎奔跑的生物却是坚定的、稳健的。
当然,这种比较不是刻意的。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创作经验的小说家,张学东赋予“人”和“家犬”同样的情感,这都是在某种客观现实下的选择。尽管他们的动机不同,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华嫂对谢亚军一家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把云南白药送到亚洲治疗脸上的伤口,因为当时“父亲”在指挥水利建设工程,然后亚洲被一群少年欺负,华嫂坚决不让白小兰救,因为这个时候“一家人倒霉”,有必要划清界限。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但孩子就像忠诚的狗一样,心中没有边界。与人类的多样性相比,家犬总是通过本能的忠诚来表达对人的感情。谢亚军和白晓岚被狼袭击时,是“坦克”和“大黄蜂”的及时出现救了他们。当忧郁的亚军试图用父母结婚信物的红领巾自杀时,也是两只家犬及时救了他。小说除了写忠犬救人之外,还多次写到了他们的秘密营救。比如,在大黄蜂的陪伴下,刘火在地窖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当刘火被砍倒老榆树的民兵带走时,“大黄蜂”独自赶来救他们,可惜被民兵等打伤。他们不会说话,但他们有善良和爱的意志,他们坚定而充满活力。正如荣格所说:“动物的虔诚和生活比我们更接近上帝的意志。
不得不说,成年人对家犬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他们需要家犬作为看家护院的工具,这被视为“物”的存在。另一方面,在饥荒之年,家犬变得笨重,或者已经吃饱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大黄蜂”、“坦克”这样忠诚的狗也会觉得被东西伤害,尤其是外面的其他狗被绳子套住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人的情况变了,狗的情况就更尴尬了。“它和主人相依为命,不忘随时盯着它。如果有什么麻烦,它会第一时间响应。”。
在这部小说中,成人世界、儿童世界和狗的世界交替出现,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调:成人的暴戾、口干舌燥、昏昏欲睡的头部,儿童的天真、无助和悲伤,狗的卑微、勇敢和无畏,构成了回旋和变异。虽然当时人和狗都处于某种灰色状态,但通过小说家的笔,一切都从内到外深深辐射。
这是一本关于苦难的小说。在描述这些苦难时,张学东似乎沿着一系列微妙的线条慢慢移动,这是对孩子们内心的敏感捕捉。在黑暗的记忆中,从一群孩子的角度,他在特殊时代的现实中达到了不可估量的深度。亚军,亚洲,刘火,白晓岚,他们看待苦难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以生存的名义放弃的东西。当玻璃碴扎穿亚洲的脚时,几个孩子不厌其烦地把他送到兽医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孤独、焦虑、无知的面孔,夹杂着失落、执着和期待。然而,在这面充满“善良”和“爱”的镜子里,张学东掏出怀表叫过去,开始回忆几个孩子的人生历程。
在描述那些苦难时,张学东的笔墨显得平静而犀利。比如在描述“饥饿”的时候,一方面写的是物质的匮乏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像手术刀一样分析人的变化,用妻子的身体在晚上外出换取食物。原本可以用浓墨重彩写出来的细节被压缩到“饥饿”的背景中,就像人们盯着窗帘的动作和变化。然而,作家的写作风格发生了转变。即使华嫂曾经在这个小镇上势利圆滑,但此时却无法转身,所以无论我们有多恨这个女人,此时的哭泣都是那么真实,那么令人同情,饥饿带来的求生欲,夹杂着可怜的自尊心,内心就像坠入无边黑暗的悬崖。然而,仍然藏在孩子们心中的朴素信念显示出它的光芒。就像在饥荒最严重的时候,白晓岚依然把家里为数不多的日用品偷走,送给被火烧的刘火,即使被母亲羞辱殴打,因为她依然坚信“人一辈子都要按照良心做事,每当要记住别人的善良,忘记善良就意味着忘记这一点”。儿童的纯洁给小说渗透进去的悲悯以踏实感,爱与同情在苦难中轻轻萦绕。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亚军亚洲、刘火、白晓岚甚至是二狗的相遇。每一刻都是庄严而深沉的,就像灵魂的相遇。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那些瞬间更加纯粹和清晰。如果苦难总是站在地球上,与我们同在,那么小说要做的就是去感受生活的真相,唤醒苦难的人的存在价值。
张学东的苦难不仅仅是出于情节的需要,而是为了慢慢打开考虑人性的屏障,也不是为了回归历史和现实主义,而是为了在苦难中再现生存世界、寻求救赎。张学东总是写人们对苦难的真实反应,而不是虚构需求引起的反应。通过不同人物爱恨情仇的生活关联,它们被汇集成张学东对灵魂苦难的描述。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与成长相关的小说,因为小说的主题是“成长”,而生活中的大问题,如生与死,都成为了小说的叙事主干。在这个过程中,张学东通过特殊年代情感和生活秩序的转换和积累,呈现出叙事的浩瀚空。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世界和家犬的世界是一种相互印证的关系。大人被时代束缚,孩子被家庭束缚,家犬被人束缚。不管他们想摆脱什么样的束缚,这都是生活的本质。所谓的人性和成长就是以这些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成长?在善恶错位和生死疲劳之下,我们依然怀着悲悯的心活着,就像那些孩子和家犬一样,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人生理想,什么是世俗欺骗,却懂得相信和牺牲。
张学东没有把一个成长的故事局限在肤浅的层面。虽然从故事的表象来看,这部小说似乎刻画了一群孩子和两只家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他们奋斗着,努力着,内心颤抖着,起伏着,隐忍着,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环境中。然而,我以为小说在生命的“无常”之下,还在展现一个更深刻的生死问题。面对时代的风暴,成年人抛弃了自己的责任,把责任转移给了无辜善良的孩子和狗。如果说成年人的世界属于迷茫、回避和黑暗,那么孩子和狗的世界则意味着隐忍、进步和光明。他们是迷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精灵,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救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