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一条龙 狠抓电诈犯罪“七寸” 这群人用7年时间探索打造反诈样本
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欺诈开始滋生、蔓延并逐渐蔓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聚集了大量企业和年轻的外国人,是信息诈骗的高发区。
据统计
2009年至2013年,深圳公众共收到信息诈骗案件11万余起,涉案金额12亿元。面对严峻的形势,2013年,深圳市公安局成立了全国首家反信息诈骗中心,开通了反诈骗专线0755-81234567。
随后的7年,我们紧跟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率先发力,打造了深圳反诈骗样本,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6月4日,深圳警方将123名利用互联网婚恋平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押解回深圳。朱启良
一条热线一年要停机1亿次
一个电话可能会让你破产;短短几秒钟内,数千万赃款被转移到海外。我对罪犯一无所知。唯一有价值的线索,电话号码和银行账户,也可能是“黑户”。“与传统的盗窃、侵财案件相比,调查电信诈骗案件简直让人抓狂。”一位曾参与深圳市民反诈骗工作的老民警回忆,“深圳第一起电信诈骗案出现在2004年。当时公民还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经常有骚扰电话和短信,信息诈骗也夹杂其中,所以我们当时称之为“反信息诈骗”。在深圳最初的刑事案件中,信息诈骗仅占7%左右。但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诈骗报警数量逐年增加,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为扭转反诈骗工作被动局面,2009年,深圳市公安局调整思路,大胆尝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反诈骗模式。已与电信运营商、银行成立网络安全警务室,指导日常防范工作,并建立语音提示机制,自动追踪可疑VoIP电话,给予语音提示,拦截假冒110、10086、银行专用号码,从源头遏制信息诈骗井喷态势。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2013年6月6日,深圳公众率先在全国成立反信息诈骗中心,与通信、金融机构形成“铁三角”,重点阻断诈骗信息传播链和涉案资金流通链;同时开通0755-81234567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为群众提供反诈骗专业服务。反诈骗专线开通当年,为4万余人提供防范咨询服务,直接劝阻9890余人,为群众止损1.05亿元。
“当时反信息诈骗中心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反诈骗专线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反诈骗咨询服务;第二,通过‘打死+关机’的方式封锁欺诈信息链。一旦发现诈骗电话,会立即打死,使其无法输入或键入,并要求通信运营商关闭该号码;三是与多家银行合作,建立欺诈性资金链的‘阻断+返还’机制。”深圳市公共反诈骗中心民警朱启亮告诉记者,“反信息诈骗中心的出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2015年10月,电子诈骗分子甚至对反诈骗专线发起了“反击”。巅峰时期,反诈骗专线一天之内被不法分子恶意拨打超过7000次。警方循线追踪后,恶意拨打电话的犯罪分子被抓获。”
创新“打、防、控、建”一体化机制
2015年是深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分水岭。在公安机关常态化的打击和宣传下,“猜猜我是谁”、“退税”、“换票”、“信用贷款”等相对传统的信息诈骗案件有所下降,但一些新型电子诈骗案件开始出现,并有向网络盗窃、网络信用卡盗窃、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其他犯罪领域蔓延的趋势。信息诈骗逐渐升级演变为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案件数量多、涉案金额大、犯罪手段专业性强等特点。
2015年3月,面对高发的新型电子诈骗案件,深圳公安刑警支队成立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侦查大队。同年8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市级各方资源,开展打击信息诈骗专项行动;2016年8月,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正式成立。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为群众提供反诈骗专业服务。照片由警方提供
深圳市公共反诈骗中心队长王正图表示:“深圳市反诈骗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市反诈骗工作正式进入2.0时代。在反信息诈骗中心的1.0时代,反诈骗工作主要依靠网络警察,无论是案件线索的来源还是社会资源的利用都是有限的。以与银行的合作为例。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我们当时与银行建立了快速止付机制,不得不一个个“磨”起来。毕竟大家都怕犯错。在反诈骗2.0时代,反诈骗工作由市牵头,公安刑侦牵头,彻底告别了过去公安一家独大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八大银行、四大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公安刑侦、网警等部门带着资源和权限进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集中办理、多部门多单位7×24小时联动,集“打、防、管、控、建”于一体,初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集中受理、二级处置、一体化”
2016年,深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取得7项“第一”:
深圳电信网络诈骗报警数量和立案数量首次下降;
被骗资金的截留率和回报率绝对数字居全国第一;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绝对数量居全省第一;
第一个全面向骚扰信息宣战的国家;
全国首次探索“宽带IP实名制注册”;
全国第一支反诈骗宣传专业队伍;
把城市反诈骗中心打造成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反诈骗平台。
“在多方支持下,我们围绕电子诈骗犯罪的‘七寸’,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反诈骗机制,如电子诈骗涉案资金快速排查、快速冻结、原路返还、银行卡、电话卡开通管控、“污水池”预警等。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公安反诈骗被动、滞后的局面。”王正图回忆说,“有一次一家外企被诈骗分子盗走,发邮件给深圳的合伙人改合作账户,于是合同款就被记入了诈骗账户。我们调查后发现,犯罪分子的收款账户早已被系统认定为可疑账户,扔进了‘污水池’,转账资金被冻结,留下了一大笔钱。事后,外企对深圳公安竖起了大拇指。”
为钱而战,斩断黑灰产业链
近两年来,在公安机关的高压下,电子诈骗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2.0时代,电子诈骗团伙集团化,流水线运行,前期建立网络平台,中期实施诈骗,后期洗钱、转账全覆盖。如今,电子诈骗犯罪正在向小型化、定制化、精准化转型。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准拆分,由专业团伙操作,形成一个黑灰网络,导致电子诈骗的门槛更低,操作效率更高。
“以资金流为例。过去,为了转移和转移赃款,电子诈骗团伙需要囤积大量银行卡。这些银行账户相对固定,容易找到。现在,犯罪分子得逞后,只需要把赃款交给专业的‘水房’,就能轻松洗白。换句话说,过去黑灰产是靠电诈养出来的,现在是黑灰产反哺电诈。”王正图用“篱笆关猫”形容当前的反诈骗形势。“我们在2.0时代建立的守护系统阻挡了那些狮子和老虎,却无法托住小猫。因此,我们开始探索反欺诈3.0版本。”
2019年5月22日,深圳市反诈骗蓝背心宣传队在辖区街道开展反诈骗宣传。宋爱群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反诈骗3.0时代,深圳警方将打击范围从电子诈骗犯罪本身扩大到其上下游。
自2019年以来,
深圳警方7次开展打击敲诈勒索、灰色生产“拔钉系列”行动,捣毁犯罪窝点43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0余名,查获用于非法交易的公民个人信息104万余条、电话卡3万余张、“猫池”400余个。
此外,针对电话卡、银行卡管控中长期存在的“实名不实人”漏洞,深圳市反诈骗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第二种实人验证机制,使犯罪分子购买的大量“黑卡”在数秒内变成“废卡”,从而铲除了电子诈骗犯罪赖以生存的黑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