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酱丁 上海人的酱菜
一小碟咸菜看似不起眼,但上海人肯定都吃过。说起来,咸菜是一种蔬菜原料保存时间较长,在原料不那么丰富的时候调节口感的方法。不过这也导致了上海人的饮食爱好很多,尤其是在花样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在咸菜中挑挑拣拣也是有点幸运的。
一个
在腌菜柜台前排队
最近,淮海路雁荡路附近的国货食品店的咸菜柜台很受欢迎。一是因为天气热,大家都想吃得清淡一点,嘴里有味道;第二,上海人真的很爱吃咸菜。
这家店每天至少有两个高峰,上午10: 00到12: 00,下午2: 00到5: 00。原来的酱菜柜台只有8平米,高峰时段要排队1个小时左右。2018年店铺装修开业,柜台面积翻了一番,但高峰时段还是要排队等半个小时。
上海老字号
腌制的糖和大蒜会消除辛辣。完全不能吃辣,只能保留大蒜的香气、酸甜口感和酥脆口感。
什锦炖菜
白酒浸润增香,腐乳稠软。根据口味的不同,腐乳可以分为几个品种,其中红色和白色是最基本的,还有红油腐乳和麻辣腐乳。
大头菜
香浓细腻的花生酱是凉面和凉拌馄饨的灵魂酱,也可以用来拌凉菜。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吃花生酱的经历。
目前全国各地食品店的泡菜品种有60多个,其中10%是新产品。除了上面列举的几个,下面列出的名字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
五仁酱丁、荷兰瓜、姜片、桂花蜜瓜、笋脯黄豆、虾仁带鱼、荞麦头、金龙酱盖瓜、虾油金州瓜、白糖奶瓜、嫩姜芽、虾仁腐乳、香生菜、油腐乳、玫瑰腐乳、糟腐乳、红油腐乳、上海大头菜、群英崔辉、什锦饭、虾仁龙
各取所需,各爱所欲。
三
老上海泡菜史
上海县供应和生产泡菜历史悠久。清咸丰十年,具有代表性的老紫阳官酱菜店开业。从那以后,经营泡菜的作坊和商店越来越多。同治十三年,出现了40多个酱业,一般处理油酱、土酒酱菜、奶腐等。
以前的紫阳老酱菜店在金陵东路
20世纪20年代以来,大量来自镇江、扬州的酱菜进入上海,常州、南通、崇明的酱菜紧随其后。以杨振刚为主,组建不同的帮派,成立作坊,批发零售。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衡顺、扬州、五福、万和、太丁等大型酱菜。这些公司经营的品种是根据扬州和镇江泡菜的原料、生产技术和口味在上海加工和复制的。
扬州泡菜在上海
民国初年,扬州咸菜大量涌入上海。其中,和宫生酱园始建于清代嘉庆元年,由浙江绍兴何氏经营。三河酱菜公司,成立于1927年,1930年正式开业。荣祥峰酱园也始建于民国。根据当时这些酱园的商标,都标注了上海分公司的详细地址。
和公生商标
上海酱菜加工业的前身不仅仅是油酱的商业作坊,还有酿造行业的一些酱菜加工商。酿造酱油后剩下的“酱”用来制作人参萝卜、腌萝卜等。,并形成了一些专业兼营酱菜加工的批发户。典型的有恒顺酱醋厂和合宫生酱园。恒顺酱醋厂也有罐装设备,什锦酱菜罐头颇有名气。
2
从分类来看,咸菜分为萝卜干、云南大头菜、紫大头菜等;卤酱油萝卜、酱油黑笋、虾黄瓜油、糖醋蒜头等。;面酱产品-面酱黄瓜、糖奶瓜、甜包装瓜、姜汁等。、以及半干制品和辣酱制品等。
四
那些年关于泡菜的故事
很久以前,居民集中的地区周围几乎每条小路上都有一两家酱油店。店里有咸菜柜台,还有琳琅满目的玻璃格子。渐渐地,一股咸香扑面而来。
萝卜头、大头菜、什锦咸菜、白糖南瓜、崇明宝瓜、糖醋蒜、姜片、奶腐,还有一道螺菜,小巧玲珑,微胖微尖,就像上海人爱吃的河鲜螺,咬起来极其酥脆。
根据一个老上海的记忆,当时有不同等级的酸瓜。高等级的是,腌瓜比肉价好。培里酱菜店的甜腌瓜96分钱一斤,鲜猪肉78分钱一斤。挑剔别人。大头菜放糖,倒入香油,榨菜切丝,肉丝炒香,笋丝炒咸菜,或萧山萝卜干炒毛豆。他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据说吃方便米饭的时候,一定要有四盆蔬菜,一般是皮蛋、肉丝、海蜇和油浆。
现在买咸菜去超市
上海文化学者马尚龙对咸菜也有记忆——
当年用来煮饭的配菜都是散装抄的。比如奶腐是小方块买的,大头菜是磅买的,买东西还得自带餐具。他家通常去淮海路的全国土特产店买咸菜。
有一天,他妈妈叫他去买紫色大头菜。他被售货员的促销说服了,花了四毛钱买了一份虾油和胡椒。买的时候,妈妈的脸沉了下去:“四毛钱买一斤紫萝卜,阿拉就好吃一个星期。光吃这个辣椒是不够的。”他听到这话时愣住了。
当时是60年代末,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我父亲生来就有肝炎,所以不能工作,工厂也不发工资。这全靠妈妈和姐姐生产针织毛衣,勉强维持。于是他硬着头皮去店里退货,说妈妈不喜欢这个味道,又换了一斤紫萝卜。
“现在回想起来,销售人员肯定已经明白了,但她还是还给我了。当时的社会相当简单。”
你甚至可以通过吃家里的一些小菜,在一定程度上说出自己的籍贯。据说苏南人口味清淡,爱吃带点甜味的酸瓜;宁波、绍兴人咸;镇江和南京的人对咸菜特别讲究。高邮苏北盛产鸭蛋;安徽人爱搞点辣;海宁沿海有很多渔民,味道很重,那里的谢桥榨菜风靡全球。
小咸菜也有长长的“家谱”可谈。
点击查看上海各区县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