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民 老子思想智慧的当代运用
不断结合时代精神解读传统经典,是中国文化传承的精髓。纵观中国学术思想史,是一部经过不断诠释、阐释、演绎而向前发展的历史。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最具创造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称为“文明轴心时代”。他的《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整本书虽然只有5000多字,但古往今来解读的不下1000万字。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口译员往往站在时代的立场上,用自己的意思说老子。因此,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时代意义和不同的价值内涵。宋末元初著名道士杜道坚在《发挥道德玄学的本义》中精辟地指出:“道异于世,注释者常与时俱进,取长补短。因此,汉人注“汉老子”,晋人注“金老子”,唐宋人注“唐老子”和“宋老子”。由此可见,老子的思想文化不能简单地定位于一个孤立的、有限的、传统的哲学流派,而应视为一个动态的、活的、开放的思想体系,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发展史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富发展、先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近日,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推出了周新民先生的新书《道德经典新书》。这是一部以全新的创意、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框架、全新的表达方式诠释《道德经》中老子思想智慧的小说。《道德经新著》共81章,每一章分为三个部分:老子原书、法度释书、启蒙书。作者以老子先贤的智慧为切入点,借鉴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对《道德经》的解读,结合新时代治国理政理论和领导者核心能力,对2500多年前的老子思想智慧进行了全新的现代解读。笔者认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思想的当代解读、应用和拓展,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为当代背景下帮助世界认识世界、治国理政、建设新文化提供了新的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觉得周新民先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者。他立足中国历史传统,面向世界;他深耕学术土壤,致力于实用;他深入研究和理解《道德经》的精神内核,并融入构建人类共同未来共同体的思想,以广阔的背景来阐释时代。因此,更确切地说,周新民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学者,《道德经》新著所表现出的学术深度、独到的理解、博大的思想和深远的启示,都是有力的佐证。
自韩非以来,关于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已有上千篇。近四五十年来,随着出土简帛的发现整理和中外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老子》和《道德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上经历了以历史考证、哲学分析和文化阐释为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无非是注释和考证、解释和演绎。周新民的《道德经新书》与此完全不同。它跳出了2000多年来学术研究《道德经》一般以注释、解释、阐释为主的传统套路,以现代方式创造性地诠释了老子的思想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道德经》研究进入了“承前启后,取之于后”的阶段:一是周新民先生得益于对新时代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和治国思想的深入研究,培育和创造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视野和穿透力,增强了与《道德经》中道的宏观含义的兼容性,从而增强了对《道德经》的容忍度;其次,周新民先生始终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角度把握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观今学古,无古不今”的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了《道德经》的现实感;第三,《道德经》新著依赖于道士任法融的注释本。哲学思维的深刻与辩证,宗教的真诚与空的精神交融在一起,共同致力于人类命运与共的终极命题,大大增强了《道德经》的厚重感。毫无疑问,一部具有包容感、真实感和厚度感的作品,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也会产生深刻的时代和历史共鸣。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经学传统中,历来有两大释经学派,即以训诂考据为主以“明经之义”的汉学和宋学,以及以阐发经义为主以“使天下有用”的经。结合时代精神,周新民对传统经典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阐释,正如宋代大文豪陆九渊所说:“学知精微,六经皆我注脚”,探索出了一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周新民先生以其“实践论”的学者情怀和研究方法,以当代现实问题为指导,以老子的哲学智慧为关键,以治国安邦为目标,对老子《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检索,可谓志存高远、口若悬河、气势恢宏,为后人学习和运用老子《道德经》提供了借鉴。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