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达用车 盼达用车停摆 奈何力帆沦为“背锅侠”
在力帆自身困难的情况下,熊猫终究没能挺过最艰难的时期。2月1日,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平台熊猫汽车近日发布《关于重庆熊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暂停运营的正式通知》..根据通知,自2015年11月11日至今已有五年多。目前,因公司经营原因,熊猫汽车决定自2021年2月1日起暂停运营。
乍一看,熊猫汽车的老车主力帆破产重组后更名为吉利。这一系列操作是熊猫汽车加速死亡的关键。但实际上,从双方近两年的金融纠葛来看,其实是“同门互坑”的愚蠢说法。此外,随着共享经济的持续下滑,盈利难已经成为很多共享平台的真实写照。但由于常年缺乏造血能力,其业务的关停成为必然结果。
力帆酿造苦果
1月31日,熊猫汽车发布官方声明称:“因公司经营原因,重庆熊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决定自2021年2月1日起暂停运营”。于是,由力帆控股战略投资、成立五年多的分时租赁平台,走下了轨道,宣布离职。
熊猫提到,对暂停运营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将协助用户退还违规保证金和事故垫付款;对于账户仍有余额的用户,也启动了相应的退款机制。至此,熊猫汽车成为继EZZY、番茄出行、老友记租车、麻瓜出行之后的又一个“退市”共享汽车平台。
资料显示,熊猫汽车于2015年11月正式投产,由力帆控股投资,采用分时租赁、分时计费的模式。是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共享出行平台,已在重庆、杭州、成都、绵阳、郑州、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投入运营。
但谁知道,由力帆控股经手的熊猫汽车并没有产生多少收入,反而是在近两年开始了与老东家的“互坑”模式。2019年8月,熊猫用车难被曝押金,股东力帆控股陷入14亿诉讼纠纷;2020年4月,熊猫汽车因力帆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向力帆索赔7.9亿元,也就是所谓的力帆“内门”事件。
而这,无疑是在力帆股份已经很深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终于在2020年12月,在面临接连亏损、债务积压、资金短缺后,老东家力帆被迫破产重组。毕竟力帆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吉利接手后,熊猫汽车的未来迷雾重重。2021年1月26日,力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吉利控股正式入驻力帆。根据吉利的重组计划,未来力帆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换电,熊猫汽车自然成为力帆重组的“受害者”。除此之外,吉利也害怕未来在力帆系统上演的是告诉自己人的戏码。
分享旅行进入黑暗时刻?
如上所述,随着近两年共享经济的持续“退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共享汽车领域只有两种模式,要么盈利难,要么凉凉。原因很简单,分享旅行真的不赚钱。
根据《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车辆折旧、停车调度成本、人工、软硬件、营销等高昂的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得分时租赁成为一个强调资产和运营的项目。而其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车辆租赁,约占其总收入的90%。分时租车的价格约为网上租车和出租车租赁的一半,但订单量受规模限制较大。按照现有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很难入不敷出。
纵观仍在共享领域的旅游品牌,大多都是背靠“大树”艰难维生。比如现在还在市场上的GoFun Travel和EVCARD,都有国资背景。前者是首汽集团的分时租赁业务,后者是SAIC环球汽车的新能源分时租赁业务,背靠SAIC和上海国际汽车城。
然而,即使背后有“供奶”的资本,在利润难求的环境下另辟蹊径,也是无奈之举。以Gofun为例。在第一汽车集团的基础上,GoFun Connect系统于去年10月发布,涵盖车辆生产、投放运营、售后服务、金融、保险、二手车交易等业务。可见,分享领域已经不再是Gofun的核心业务。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享汽车业务并没有真正伤害到用户群体。
所以,从表面上看,熊猫汽车的退出是因为其投资方力帆汽车申请破产重整,导致“城门失火,水潭中鱼”。但笔者认为,加速熊猫汽车死亡的关键是环境不景气,营收难。纵观国内曾经“炙手可热”的共享出行领域,在风风雨雨中,靠运气生存的玩家寥寥无几,留下一地鸡毛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