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 信息学奥赛的几个误区,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下!
信息学奥赛是一个个性化的课程,它的目标性也很强。所以学好信息学奥赛有几个条件:一是学有余力;二是孩子喜欢并且适合;三是能够坚持并且肯于付出,这三条缺一不可。
很多家长是因为听到或看到周围有人在学习信息学竞赛,于是也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至于竞赛是什么、学什么、孩子是否适合学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可能不喜欢或者学习有困难,家长也在学与不学之间摇摆,结果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最后要么中途放弃,要么拿不到很好的成绩。
所以,是否让孩子学习信息学竞赛,一定要对竞赛、课程有清楚的了解,对孩子有个冷静地评估,并且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几大误区是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的呢?
盲目跟随,别人学我也学
一些家长听到有的同学学习竞赛,最后并没有拿到什么成绩或者在高考中并没有受益,或者政策上有什么调整,马上就动摇了决心,要放弃竞赛的学习。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怎么会有相同的结果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国家取消了奥赛省级一等奖的保送,很多家长认为奥赛对升学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放弃了学习很多年的竞赛。结果在2014年的自主招生中,各大学对竞赛获奖的要求更具体、优惠幅度更大、机会更多了。只有那些坚持的学生在2014年、2015年获得了降分的机会,而那些有机会获奖但中途放弃的学生追悔莫及。
所以,我们说学与不学都不能盲目。必须认真了解后做决定!
拿出几个月,实现一等奖的小目标
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心态,也是家长不了解竞赛并且对孩子的能力过度自信的一种表现。信息学竞赛和其他各科竞赛一样,考察内容大都是大学程度的内容,而且全国几万甚至更多的人参加竞赛,其难度远远高于高中阶段的任何考试。
所以,一般来说,参加竞赛都必须做一个一年至三年的计划。以信息学奥赛来说,至少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保证参赛能力,如果要参加省选、国赛等高级别的赛事,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
这些时间除了上课,大部分是通过刷题来消化课程内容。用几个月时间拿到一等奖不是没有,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具有普遍性。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说,都不具备这样的天资和能力。如果你一定认为可以,那就要在具体的课程中去检验。如果课程进度神速,刷题成绩超高,或许可以。
如果只是课程进度神速,刷题成绩一般或者较差,那说明你对孩子的能力评估过高,必须停止“大跃进”式的学习方法。想在几个月内拿到一等奖的家长,还有一个想法是怕耽误文化课学习,几个月拿个一等奖就全身而退,专心搞文化课。这种炒短线的成功率比股票都低。
没拿一等奖,不学了
每年竞赛之后,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没拿一等奖,就很懊恼,愤然放弃竞赛的学习。实际上,孩子是否继续学习竞赛,并不能依据一次竞赛的成绩而定,要分析一下竞赛没有拿到一等奖的原因。
有的孩子学了3、4个月,第一次参加提高组竞赛,如果拿到二等奖,其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成绩。3-4个月能拿到一等奖的只是极少数的学生。因为在一个年度的竞赛里,参赛的学生有的已经打过国赛,有的上一年度已经拿到了一等奖或二等奖,他们学习的时间可能有2年、3年或者更长。你和这样一批选手竞争,拿到一等奖是你的实力和幸运,拿到二等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如果想胜出这些选手,除非你有过人的智力和过人的勤奋,否则可能性并不大,除非这一年度往年的选手都弃赛了。
一般来说,对于高中生而言,奥而思建议省赛一等奖至少要做10个月到一年的计划,拿一等奖才是现实的。如果初三或高一拿到省二,到了次年的竞赛,拿省一是很有把握的,如果孩子综合条件不错,高二应该有实力竞争省选。
所以,一方面是坚持学习,另一方面是把高年级的强手靠退役,你的机会自然就来了。当然,如果家长和孩子都没有信心和计划冲击次年的竞赛,那弃赛也总比三天打鱼两天筛网要好,毕竟高中的时间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