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如何守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
1. 认知能力低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动作灵活性差。
2. 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
3. 焦虑
焦虑是老年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和表现之一。老年人总是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
4.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
5. 睡眠障碍
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 生理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老,有些人不敢接受事实,既惧怕又无奈。
2. 社会原因
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退休及儿女离家,会形成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对自身行为约束及内心封闭,疏远社会及亲朋好友。
3. 心理原因
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偏激心理,表现为两个相反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而否定自己,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别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当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常常自暴自弃,心理严重偏激。
三、应对策略
1. 自身方面
- 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难得糊涂,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保持一定运动量,多与同龄人多交流、沟通。
-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自身精神内涵,有助于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
2. 子女方面
- 子女应做到除了物质上的给予,也要加强对父母精神的关爱,多关心老人的生活,与老人沟通,增加家庭和谐。
3. 社会方面
- 扩大社会关怀,增加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 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心平气和,坚持户外锻炼。
4. 医疗机构方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进行常规健康随访时,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生理指标,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状态。
-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窗口,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老年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适机制。
在夕阳余晖下,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