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庞 斯塔夫·勒庞:你的理性足够理性吗
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来自专辑通识日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认为集体力量大,不容易犯错。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大众一起努力就能解决。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指出,群体是一个不理性的集合体。处于群体中的成员冲动又多变,易受暗示而盲从,情绪夸张,偏执又专横。
|“乌合之众”
原作名: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副标题:公共心理学研究作者: 勒庞译者:冯克立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一旦个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他就不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然后每个人都会暴露出他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信仰的从来不是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和极端的感情。」我们很清楚,作为个体,我们不可以做出打砸日本车,抢劫商铺银行,放火焚烧街道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样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触犯了法律。但是当成为一个群体的一员时,每个个体似乎都被人数赋予了更大的力量。只要一个人在人群中,他的责任似乎是分担的,几乎没有。责任的缺失让人敢于想出一个又一个疯狂的想法,无法忍受之前可以抗拒的诱惑,为所欲为。勒庞认为,群体是有共同目的的人的集合,人要融入群体,就必须舍弃部分个性,附和权威的说法,极力地想要让对方认为自己和他们是同一类人,从而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当群体的共同目的受阻时,人们就会充满不满,然后通过感情的传递和强化,群体就会形成愤怒的状态,充满原始的暴力和嗜血的欲望。勒庞进一步指出,群体还会通过「断言」「重复」「传染」这三种方式增强它施加给你精神信仰,让你不知不觉中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把其他不认同这种观点的人视作敌人。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字的时代。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让我们感到困惑和不安,倾向于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也就是说,人离不开群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完全独立和孤立的个体。我们既然身在群体中,我们的一言一行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的暗示与影响——我们的家庭、学校、宿舍、工作团体这些无一不影响着我们的婚姻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模式、交往模式等等。这些影响是无声的,却像一双无形的手,不断推着你。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与自己的好友们的兴趣爱好思想在日渐相处中愈发相似。我们在网络上多次浏览某个观点后,可能下一秒就不自觉地把它当做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更进一步,很多「精辟」的评论一旦受到大量关注与传播之后就仿佛成为了权威,甚至是真理,比如「家暴只有零次与无数次」,再比如「川普无知论」。有趣的是,很多人读了勒庞的书,学会了保持冷静,仿佛可以从人群之外的角度评论事件。比如美国的弗洛伊德事件就引发了骚乱。我们很多社交平台都有网友用勒庞的观点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顺便加上“乌合之众”。但这样的行为恰恰处在勒庞特批评的范围之内,他指出,我们的理性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理性:“我们认为我们是理性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是正当的。但事实上,我们日常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隐藏动机的结果。」当网友捕捉到一些关于暴乱的片面信息,并在评论区留言“乌合之众”时,才知道自己掉进了勒庞提醒的陷阱。
有意思的是,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并没有严密的论证去证明他对群众的看法,而是像之前提及的群体中的精神传染那样,通过「断言」「重复」「传染」的方法,试图让你对他的观点深信不疑。他并没有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是直接武断地给群体套上「乌合之众」的帽子,再举出一些断章取义的事例支撑其结论,最后通过一次次的重复获得了忠实的信仰者。那些真正以“乌合之众”为标准,批评别人的人,自己也是乌合之众吗?世界虽大,明白就好,我们下期再见。■参考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冯克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原标题:“你的理性够理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