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一号线全程 进入大线网时代
12月18日,成都5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线网规模跃升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成都成为全国首个一次性开通5条地铁新线的城市。
在新开通的5条线路中,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全国最长的地下地铁线路——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一、二、三期工程,创下了全国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站点最多等多项“全国之最”。
一个
“长腿”
中国最长的地下地铁线路
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123期全长68.77公里,北起皮都区王丛祠站,西南止于双流区兰家沟站。
全线共设56个车站。线路贯穿南北主轴和7个行政区,串联起皮都区、西浦区、欢乐谷-华侨城区、沙湾区、一环核心区、三官塘区、琉璃厂区、南部CBD、天府新城区。
这条线路不仅是天府新区的“骨干线路”,也与1号线、5号线一起加密了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的纵向联系。实现“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是一条重要线路,对成都“南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传送王”
中国换乘站最多的地铁线路
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123期共设28个换乘站,可与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7号线轻松实现换乘。
其中,西浦站是国内首座两条地铁线路和动车可在同一车站互换的车站,可同时与成广快速铁路和有轨电车蓉2号线互换。
三
“大钱”
采用a型8车编组
6号线123期选择目前载客量最大的A型8车编组车辆,全长185米,最大载客量3456人。是目前成都市客运量最大的地铁列车,也是铁四院初期第一条8年编组运营线路。
四
“高价值”
充满科技感的车站设计
6号线一、二、三期主题为“科技·创新·景荣”,风格以时尚科幻、多维创新、青春活力为导向。通过连接天花板和墙壁,将整个车站空融为一体,营造出具有“科技感”的空氛围。同时,将设立9个重点艺术站,实现“一站一景”。
五
“高科技”
首次采用粘土咬合桩止水帷幕技术
顺江路站、三官塘站围护结构与锦江的最小距离为3.8米,砂卵石底层透水性强,基坑止水难度大。设计过程中采用“咬合桩+粘土混凝土”新技术作为围护结构,成功解决了紧邻锦江深基坑的围护结构难题,国内首次对临江站及盾构井采用“粘土咬合桩防水帷幕技术”。
六
“零结算”
盾构首次在富水砂卵石地层近距离穿越地铁
人民北路站至梁家巷站、梁家巷站至前锋路站、余霜路站至牛王庙站盾构分别通过正在运营的地铁1、3、2号线。盾构机通过既有线的最小距离小于4米,富水砂卵石稳定性差。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盾构施工最大累计沉降仅为0.1 mm,实现了既有线下施工的“零沉降”记录。
七
“高质量”
国内首座三跨线车辆段结构
皮通车辆段规划用地面积21.71公顷,受用地限制。Pitong车辆段是国内最早采用三线跨上盖结构的,后期开发主要以高端住宅为主,配套小规模业务。设计方案在满足车辆段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既不影响开发,又保证后期运营的环境质量。
八
“新模式”
成都首批TOD示范站
梓潼宫站和卢晓站是成都轨道交通首批TOD示范站。车站设计与TOD开发完美结合,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要求。按照城市综合运营的理念,生活客厅、商务办公用房、休闲娱乐室等“三大生活空”的有机融合。,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九
“更广泛”
西南地区第一座无柱式车站
金夫站位于焦大路与金夫路交叉口东南侧。车站主体结构位于昌九机电城与金夫下穿隧道之间。在两侧建筑物、构筑物无法拆除的情况下,车站站台宽度有限。为满足站台客流疏散要求,车站设计取消了公共区域的中心柱,采用无柱拱结构体系。金夫站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无煤柱车站。
10
“高智商”
视频巡检系统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中的首次应用
首次将“电力设备运维视频巡检系统”应用于项目运维阶段,实现了集中监控站全线快速视频巡检,及时发现故障事件苗头。同时具有事件调查和辅助故障分析功能,故障处理效率显著提高。
随着五条线路的开通运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跃升至全国轨道交通“第一方阵”,正式进入大规模线网运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