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 当年让人胆战心惊的臭氧层空洞 现在变得怎样 难怪大家不再提了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层,浓度最高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如果将臭氧层中的臭氧校准到标准水平,其厚度只有3毫米,臭氧含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而变化。
紫外线辐射在空的高温下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它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线辐射。通过少量的紫外线照射,还能起到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1894年9月和10月期间,南极臭氧层空的浓度比70年代下降了40%,不再能够完全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这也意味着人类防护圈出现了“空洞,这个空洞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有空洞?不少学者通过调查分析指出,这是空等大型仪器中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等方面的结果,其中氯离子通过排放释放到大气中后,会破坏臭氧分子。
科学家还指出,20世纪中后期,太阳表面活动不稳定,频繁的太阳风发射的粒子聚集在地球的南北两极,这也是破坏臭氧的罪魁祸首。然而,在此期间,因紫外线辐射而感染皮肤病的人数大大增加,同时其他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和影响。这一危机局势促使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并于198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通过了一项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紧接着,联合国在1989年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所有签署国都承诺并保证排放有害物质,特别是减少五种含氯氟烃的消费。缔约国必须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候逐步淘汰氟利昂和哈龙。
但作为无毒或微毒的化学成分,又因为价格低廉,是当时空 tone的主要制冷剂之一,大家很难找到价格和效果相同的替代品,所以减少含氯氟烃排放的事情一度停滞不前。当年吓到大家的臭氧层空洞怎么了?难怪人们不再谈论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终于在工业和家庭空调整中找到了更便宜的替代品,所以氟氯隆的产品数量也在减少。截至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政府批准了该条约,含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奇迹般地减少了70%。
2014年9月,负责近4年臭氧水平评估的NASA科学家保罗表示,自2000年以来,北中纬度50公里高度的臭氧水平上升了4%,这取决于全球对某些制冷剂使用的限制。据估计,南极臭氧层空洞将在2065年完全消失。
因此,我们不需要太担心。只要臭氧层按照今天的模式发展,就会有自己的自愈能力,总有一天会恢复正常,但这也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永远不能忽视保护我们的家园,否则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