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如 医渡云创始人宫如璟:发展“AI+医疗”要在数据上下功夫
资料图来源:医渡云官网
AI只是工具 数据才是基石
医疗健康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近年来,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布局AI医疗领域,新的医疗模式正在逐渐建立。成立于2013年的医渡云,是国内首家以数据智能驱动医疗创新解决方案的公司。自成立起,医渡云就以“打造智能数据推动下的绿色医疗”作为发展方向。如今,数据驱动绿色医疗发展已成行业共识。
宫如璟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就是绿色医疗,绿色医疗意味着更安全、更有效、更便宜,它应该成为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更好的医疗服务,而这件事可以用数据和智能技术去实现,通过数据计算可以找到最匹配、最普及的治疗方案。
在她看来,要想真正做好互联网医疗,必须在医疗的基础设施上做出巨大的改变,数据就是基础设施。宫如璟表示,“传统医院的治疗方案是知识驱动型的,需要实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我们要把这些原始数据区分为有用和没有用,把没用的数据变成有用的数据,把有用的数据变成可利用的信息,经过机器读取、标准化才能提炼成知识,再经过人的行为变成智慧。”
回归医疗本身,它所产生的数据如何被处理,如何在第一步产生价值十分重要,也有着巨大的产业空间。宫如璟说,一种新药的研发周期往往会超过10年,成本通常是10亿美金以上,这其中有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相关临床、实验室数据不可用。如果这些数据能够被自动化、智能化和平台化,效率和质量就会极大提升,为新药研发企业节约的成本至少是几千万级别。
据《解放日报》报道,根据业内人士初步统计,我国人工智能医疗产值去年达30亿元,今年将达200亿元。有专家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市场或可达万亿元以上。
宫如璟认为,AI对医疗来说只是一个工具,并非结果。AI真正发挥威力需要大量的知识去训练,而不仅仅是数据。“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非常碎片化,单单与药品相关的就包括新药研发、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的市场策略制定、药品定价等,这些成百上千的细分场景下蕴含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她说。
AI的挑战是寻找应用场景
AI的发展水平与两大因素密不可分,即计算能力和积累的数据量。近年来,我国AI发展成绩斐然,这从医渡云的实践中也可见一斑。
公开资料显示,医渡云基于自主研发的“医学数据智能平台”,利用创新的大数据技术,对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形成患者全生命周期医学数据,并通过数据的深度处理和分析,建立真实世界疾病领域模型,去帮助医学研究、医疗管理、政府公共决策以及患者智能化疾病管理等。
“这些年,医渡云核心技术的积累主要是围绕着‘医疗大脑’的建设去做的,建设‘医疗大脑’主要依赖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技术,二是医疗知识图谱。医疗技术的人工智能离不开真实世界数据和证据的支持,所以除了基于真实世界的医疗数据,我们还吸纳了医学领域最新的论文研究成果,将其结合形成知识与逻辑,这样来构建‘医疗大脑’。”宫如璟介绍说,“医疗大脑”不仅仅是一个算法,可以说是一个从算法技术到数据加工再到场景应用的复杂系统。
截至目前,医渡云已为医院处理、融合了横跨十余年的3亿多名患者、13亿份的有效病历数据,覆盖了30余类重大病种,建立了3000多个专科疾病模型、2000万个标准化字段,实现了医院近200种系统、几百个厂商的多种数据、全量全周期的采集与数据结构化与标准化处理。可见,“医疗大脑”的作用正在高效释放。
“以前处理一家医院的数据需要靠人工,效率很低,现在把医院不可用的数据变成可用的机器可读的信息,再插上我们各种应用的话,最快两周就能完成。”在宫如璟看来,计算能力与数据量已不成问题,新的挑战在于寻找应用场景。具体到“AI+医疗”来看,应用场景还涉及到获益和付费的问题。
她以AI影像诊断为例分析道,从深度学习的角度,AI影像诊断相较于传统的统计学习有很大提升,但从付费的角度来说,它只是医疗领域里面一个独立的小环节,到目前为止,并不能形成很好的产业规模。AI影像诊断可以做到预防诊断,但下沉到产业里,AI对于制药企业、基础科研、健康保险的设计都有很多机会。
医疗行业不缺标准 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在医疗领域,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进而帮助医院、医生提高临床服务质量、科研转化率和管理效率。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生物医学大数据发展迅猛,大医院已经能获取并记录患者的所有临床数据。但一个问题有待解决,即如何聚合与分享这些数据,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流通。
与此同时,业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医疗大数据缺乏统一的采集标准,而且各公司之间存在防火墙。这会制约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吗?
宫如璟表示,医疗行业从来不缺乏标准,只是标准没有被遵从,所以导致数据不能很好地被分享。就医疗大数据行业标准而言,关键不是设立,而是如何落地。“当平台与足够多的医院形成融合,标准就能自动形成,数据也能互联互通。医渡云目前与全国700多家医疗机构、100多家顶级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其实已经从底层在做标准化建设,只要合作范围足够大,数据都可以被标准化和模型化,都可以被应用。所以,行业不是缺乏标准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地的问题,这是刚性需求。”她说。
同时,宫如璟认为,健康医疗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在行业内形成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和交换有利于发挥数据价值,并使之迅速在基层得到应用,我们也注意到,相关配套法律规范、技术机制也正在不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9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明确由国家卫健委负责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数据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加速智慧医疗时代到来。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