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交易 “我17岁卖肾买手机”“我18岁卖身买裙子” 9年了 到底谁赢了
说到苹果手机,很多人都知道“卖肾”的调侃,但记得的人不多。这是九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
2011年,17岁的高中生小王通过黑中介以2.2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肾,然后转手买了最新款的iPhone 4和ipad 2。
那时的他年轻、鲁莽、无畏,甚至说“我有一个肾就够了”。
然而等待他的是肾功能缺陷,三级伤残,终身卧床不起,无法自理。
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这个1.9米的男孩瘦到了90磅,脸色苍白,躺在病床上。
为了换取自己的器官,他付出了140多万的赔偿和破碎的人生。
现在,九年过去了,和其他人一样,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年轻人发生了什么。
因为一时的虚荣心,这个大男孩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也是因为他的虚荣心,他过早透支了自己的生活,在17岁的时候就把一切都扼杀了。
过度的虚荣就像毒药,让人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捷径,却失去了一生。
一个
那些被虚荣心毁掉的生活
卖肾的小王,远不止是那个被所谓“脸”折磨的人。
还记得豆瓣群上曝光了一组聊天记录,卖家声称可以免费赠送洛丽塔裙子。
要知道,一条正版洛丽塔裙子的价格可能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任何有理智的人都能看出,这份“免费礼物”背后明显有猫腻。
有人假装买家去咨询,卖家解释说不免费,跟他睡一次,换一条裙子。“只支持同城,先看裙子,满意后再交易。”。
在别人眼里,这种赤裸裸的皮肉交易太不值得了,但其实很多女生都趋之若鹜。
为了在“圈子”里穿真正的高端裙子,他们愿意把自己当成商品,欺骗自己“只有这一次”,却不知道有些“甜头”尝一次就会上瘾。
除了卖裙子之外,还有卖鸡蛋和裸照的人,在人们面前只是光鲜亮丽的生活,却留下一身伤。
虚荣心有错吗?其实人性是虚荣的。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交的本质是炫耀。人们用自己的物质和资源换取周围人的肯定和认可。
每个人都需要认可,认可是一种情感支持,是建立自我肯定的需要。
但是,当对认可的需求超出了应有的规模,别人的认可和羡慕被过于重视,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过于虚荣。
在虚荣的人眼里,器官和身体是可以交易的。与他人的羡慕、赞美和追求相比,这些有形的成本似乎微不足道。
以虚荣的名义做出的选择,每次只会被夸大。
今天,你可以为了一条裙子出卖自己的身体,明天,你可能为了一辆车和一套房出卖自己的灵魂,直到你坠入欲望的深渊。
2
有些人活成了一张脸
有些人已经谋生了
在线名人时代,各种平台的繁荣给了虚荣更多的载体。有人利用社交平台创造“有钱”的人,获得病态的满足感,也有人因为一些夸张的言行关注无数人,趁机赚了不少钱。
这些人不会知道虚荣心这个词注定是“虚”的,命运的馈赠早已赢得了竞标价。
去年,网上名人离婚的消息被推上微博热搜,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她从哪里来。
原来她是曾经在《变形计》里说过“永远不要太老,永远不要太老”的女生。
当她14岁的时候,她已经痴迷于整容手术。小小年纪就在脸上做了无数刀,需要定期注射玻尿酸来维持容貌。
有人问,你为什么在整形手术中这么拼命?这个14岁的女孩漫不经心地说,更多的人会喜欢她自己,因为她看起来更好。
在节目的最后,她曾经说过,要想以后过上好日子,第一步就是把下巴里的假体取出来。
其实她根本没有信守承诺,继续走着夸张整容脸的网红之路。有了500万粉丝,她接手了推广和商演,顺便说一句,她通过闪婚生了一个孩子。
比起所谓的“遇见真爱,决定结婚生子”,结婚生子是韩安冉炒作的手段。
她的前夫也是网络名人。当他们宣布他们的恋情时,引发了一波猜测。中间他们分手了,还炒了一波。后来,丰姿结婚回归家庭的剧获得了很多粉丝的青睐。
没想到结婚8天就开始离婚了。后来我加入婆婆,给了几十万网友在线直播骂,还爆料我被老公打了几十巴掌。
短短9个月时间,韩经历了结婚、生育、离婚、撕裂,终于成功冲上热搜榜,收获了流量。
有多少同样年幼的孩子会因为这种畸形的成功而受到不利影响?
没人知道。
但出生时被父母当作筹码的婴儿却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一代宗师》里说,我这辈子,有的人活成了脸,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韩把自己的人生当成了狗血系列,以为自己赚了面子,但实际上他只是活在一堆烂泥里。
三
不要让孩子成为虚荣心的牺牲品
其实,虚荣的根源是稀缺。所谓“越缺越想炫”。
家庭越普通,越想一夜暴富,炫名车;普通人越看越想通过奇装异服吸引眼球;平时越卑微的人,越想拍出大片,成为关注的焦点。
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就是越得不到,越想要。
那些虚荣的孩子大多暗示了自己的行为。
这种缺失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来自孩子自身,另一种是来自家庭环境。
有时候孩子没有意识到虚荣心的存在,根本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洞察力非常重要。
金星曾经在节目中分享过她的经历。
有一天,女儿的老师打电话给她,说孩子在作文里提到她买了一双价值一万元的鞋子。老师委婉地劝她不要给小孩子买这么贵的东西。
金星压住怒火,向老师解释。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给女儿买几万双鞋子,唯一的可能就是孩子吹牛。
女儿回家后,金星把她带到鞋柜前,严厉地问她:“哪双鞋一万多?”
女儿被她严厉的态度吓哭了,她坦言自己在作文里吹牛,希望引起其他孩子的羡慕。
金星郑重告诫女儿,不要从小就有这样的虚荣心,并要求她再写一篇作文,并对这件事做了检讨。
节目最后,金星说:“孩子是最简单的。他们只知道天气冷的时候应该穿得暖和一点。大人不引导,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名牌,孩子穿名牌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相比之下,有些父母把内心的需求投射给孩子,反而让孩子夸大其词。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是父母爱的本能,但绝不能让孩子成为行走的品牌标签。
当孩子习惯了因为物质得到的关注和赞美,就会不自觉地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不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旦他们失去了注意力,心态的不平衡就会把他们引入歧途。
四
内心的富足
才是真正的幸福
作为父母,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虚荣心的受害者,但事实上,无数父母却在无形中刻意制造“稀缺性”,将孩子推向虚荣心。
有多少人习惯于限制孩子的合理需求,告诉孩子“你不配”;
有多少人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强行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贴上“虚荣”的标签;
又有多少人,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会遭受曾经的苦难,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陪伴的温暖。
当我们不希望孩子虚荣的时候,请让自己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用行动告诉孩子,内心的富足比物质的虚假富足幸福百倍。
与其严厉对待孩子,不如带孩子多读书,多走些路,开阔眼界,看看广阔的世界。
当一个人知道最好的,能忍受最坏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虚荣的奴隶?
心理学家雪梨在《走出去》中说,一个家庭的消费观念应该是
“去见见孩子们,尽量见见。如果不能满足,或者不想满足,可以拒绝,但不要攻击孩子的虚荣、自私、无知。”
用爱填补空不足,用理智引领欲望,这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智慧。
●互动主题●
孩子们想买不符合家庭收入的商品
你会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