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际翻译 翻译理论术语名词解释汇总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是指将文学作品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文学翻译与文学接受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对而言,文学接受者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更为明显。文学作品是语言创造的艺术,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来传达原作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原作时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自然,翻译不应该是简单的语言表象的技术变化,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表象,深刻理解原作者的艺术创作过程,进而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中找到最适合原作内容的证明。同时,我们必须使用适合原著风格的文学语言,正确、无疑地再现原著的内容和形式。
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础研究课题。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译文。意译,又称意译,是一种只保留原文内容而不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文本。直译和意译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同时又是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通过正确研究直译和意译的关系,可以更加了解什么时候采用直译和意译,使用直译和意译时应该掌握的技巧、原则和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直译
直译是指既要传达原文的内容,又要在语言条件下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和句式。它强调要忠实于原文,这样翻译才能做到“达”和“雅”。直译不是机械的逐字翻译。由于英语和汉语结构不同,不可能逐字翻译。直译是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同时,不加任何歪曲或随意增删,全面准确地解释原作含义的思想。有时候,即使是最初的情绪或感受,如愤怒或尴尬、讽刺或讽刺、快乐或幸福,也不应该被忽视。
意译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翻译。它经常用于翻译句子、短语或更大的意义组,主要是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反映出巨大的文化差异时。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自由翻译强调目标文化系统和源文化系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是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义允许的范围内,准确再现原文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语义翻译关注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的语境和表达,更不是把目的语变成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某种东西。因为语义翻译把原文的每一个字都视为神圣,有时会产生不一致、语义模糊甚至错误的翻译。语义翻译通常应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认为原文的语言和内容同等重要的体裁。但需要指出的是,纽马克本人认为语义翻译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翻译模式,而是翻译实践中编译和逐行翻译之间的“中庸之道”,就像交际翻译模式一样。
五种不翻
它指的是唐代玄奘大师提出的翻译理论。具体来说,梵语翻译成汉语时,有五种情况是不进行意译,保留原音,即进行音译。玄奘大师对一些梵文采用音译而不是意译,后来提出了“五种译而不译”的翻译理论。玄奘翻译佛经后,这一理论仍然被用来音译一些单词。他的理论对汉字文化圈以外的语言翻译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语内翻译
语内翻译是指“同一语言的某些符号对其他符号的解释”。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转换都属于“语内翻译”。然而,文言文中的“语内翻译”是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转换。这是汉语的纵向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使人们学习古汉语变得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代汉语,有助于人们回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理解文言文中的哲学奥秘。
语际翻译
中介语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符号解释为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译,《现代汉语词典》中一种语言的意思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在国内,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语言众多,不同民族之间需要相互交流,所以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解释属于“语际翻译”,比如汉语和维吾尔语。从外部来看,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语言转换也是需要的,比如汉语和英语、德语、俄语等等。文言文翻译主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转换,将深刻的哲学理论透彻理解后翻译成英语,旨在传播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倡导文化自信。
符号翻译
符号间翻译是指“非语言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即不同符号之间的转换。在字典中表达代表语言的符号或数字是符号间翻译的一个方面。中国诗歌批评中有一句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象征翻译的表达。外国人要想对文言文有更深的理解,不仅需要语言的翻译,还需要肢体动作的分析,这样语言和动作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传达中国武术的真谛。当然,这种翻译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文集
语料库是指存放语言材料的仓库。语料库中储存的是实际使用语言时实际出现的语言材料。根据语言的不同,语料库可以分为单语语料库、双语语料库和多语语料库。根据体裁,语料库可以分为书面语料库和非书面语料库。按照对应的方式,语料库可以分为平行语料库和控制语料库。语料库不仅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基础资源,也是实证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