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 农家乐事: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田园总是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真实追求。在绿树青山之间,选一栋房子,简单的吃一顿饭,在农家乐里享受老酒。对于唐代诗人孟浩然来说,这样的场景想必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有这样一位农家的好友,常常邀请他前去做客。郭庄孟浩然这位老朋友准备了一顿美餐,并邀请我去他热情好客的农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打开窗户,面对山谷菜园,交出玻璃聊起庄稼。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路过老人村》描述了孟浩然在农村拜访一位老朋友家的经历。
“故人具鸡黍”,一个“具”字,说明朋友是早有准备。“鸡黍”本来指的是鸡肉和黄米饭,在这里泛指丰盛的饭菜。老朋友一大早就准备了一场盛宴,可以说是深情的邀请,所以诗人自然是欣然赴约。颔联写的是小山村所处的环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意思是村子周围是翠绿的树林,一道青山在村庄外隐隐横斜,一派清新宜人的氛围。“我们打开你花园和田野上的窗户,用手中的杯子谈论桑葚和大麻。”打开窗户,你可以看到开阔的山谷和菜地,和朋友举起酒杯,谈论农业。可以说心里没什么好担心的。也正是这样的美好体验,让作者在临别时与友人万分不舍,怎么体现这种留恋呢?作者没有直接描述主客离别的场景,而是同意了主持人关于下次见面时间的说法:“等到山上放假,我在菊花时间再来。”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我还会回来和您一起欣赏菊花,共饮菊花酒的。这也许是对主人热情款待最“用心”的感谢,也就是我愿意再次赴约。除了“把酒话桑麻”的那份悠然,农村生活中也有一些喧闹无比的时刻,比如嫁娶。我们可能熟悉现代婚礼,但古代农村的婚礼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元代的画《农村娶妇图》。▲《农村已婚妇女图》袁匿名
绢本设色 22.5cm×131cm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农村已婚妇女”部分地图
古代的婚嫁习俗其实是很讲究的。嫁娶礼仪要遵循“六礼”而行。这“六礼”包括:收礼物、问名字、收礼物、收礼物、问时间、欢迎。这是一套完整的古代婚姻程序。在这幅《农村嫁女图》中,描绘的应该就是“六礼”中的最后一步——“亲迎”。整幅画描绘了四组人物。每一组人物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右边第一组人物中,有一位头披纱巾的女子骑在牛背上,她应该就是这幅画的一号女主角——新娘了。一个老人给了她一头牛,旁边还有人光着脚提着行李。这一定是她的嫁妆。还有一个人骑着驴,拿着一把圆扇子。这可能是新郎。
再往左看,就是主客双方相见的场景。在画面的中心有两位相对行礼的妇女,可能这就是双方家庭的女性长者了。他们周围都是亲戚朋友,举止各异。画家对人物动态的精准捕捉,让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组人物,则是男性长者互相奉酒的场景。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一个孩子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盯着两位长辈。这可能是孩子第一次经历如此热闹的场面。
看到这,画面中传达的节日气氛似乎被渲染得很好。但卷尾最后一组人物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这是一个鼓乐队,他们中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吹笛,还有人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在旁边树上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孩子探出半个身子,想看热闹又略带羞涩的手势很可爱。
当然,对于这幅画是否描绘了“娶一个女人”,也有一些争议。
古籍中说:“婚者谓昏时行礼,故曰婚”,说的就是古人结婚要在天刚黑的时候进行,而画面中的场景明显是在白天。还有,古人结婚的时候,一般都要坐车马。显然,画中没有车马。然而,早在明代,学者顾炎福就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时间问题,按理说是应该在天黑的时候举行仪式,但是贫苦的农家因为担心浪费灯烛,所以就用“盖头”来遮挡太阳,而画面中卷首处骑牛的女子是遮着盖头的。还有交通工具。作为普通人,家里有什么样的车和马?所以我们用牛和驴来代替。当然,这只是猜测。
就整幅画的构图来看,画面中人物的分布显得过于平均,缺乏节奏感。但是画家在背景设置上却花了很多心思。左边的背景是密密麻麻的树木,其余都是简单的土堆,只有几根大树干散落。背景中密度的强烈对比很好地调整了整幅画的视觉感受。
无论是去乡下与友人小聚,还是参与到一场简朴的乡村婚礼中,都为恬静的生活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日子,就这样静静地过着,生活,也正如这般徐徐地展开。原标题:“农家乐:我们打开你花园和田野上的窗户,用手中的杯子谈论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