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人口 江西第一人口大县:人口160万 面积全省第二
江西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因公元733年唐朝建立江南西路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形胜区”。江西省97.7%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与赣江、抚河、新绛河、饶河、何秀河五大河流相连,并与其下的长江相连。五大河流注入鄱阳湖后,经鄱阳湖调水后向北注入长江。可以说,鄱阳湖是江西水系的中心,在江西的航运、农业和长江水位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鄱阳湖东岸,有一个与鄱阳湖同名的鄱阳县。其实鄱阳县这个名字真的起源于鄱阳湖,鄱阳县也是江西省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
鄱阳县
春秋战国时期,县属楚国的樊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公元前221年,范县成立。县令位于现在的城市遗址,县令吴锐带领人们建造了这座城市。西汉时,因县城位于梵水北部,故将梵阳县改为梵阳县。
东汉时,范阳县改称鄱阳县,县治迁至古县道口。在孙吴统治时期,它搬到了现在的城市遗址。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后,鄱阳县迁至今石门界镇,并于南朝齐年间的公元502年迁至今城址。隋、唐、宋、元、明、清五代,鄱阳郡的建制延续不变。
饶州
自东汉末年以来,鄱阳县长期是县、州、路和府的官职:
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为沭阳县衙;
南梁成胜二年,公元553年,为武周、沭阳县治;
隋朝九年,公元589年,为饶州所;
隋朝第三年,公元607年,为沭阳县衙;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为饶州所;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沭阳县政府;
唐朝元年,公元758年,为饶州所;
元朝至元朝十四年,即公元1277年,为饶州路院;
元朝二十一年,即公元1361年,为鄱阳府;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饶州府所在地。
清代仍为饶州政府所在地,1912年废止。
新中国成立初期,鄱阳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区。1957年,鄱阳县改名为博阳县,1971年改为上饶区,2000年由上饶市地方管辖,2003年,博阳县恢复为鄱阳县古称。
鄱阳县古称饶州,自东汉末年至清朝末年,长期为县、州、路、府所,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范县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西汉改称范阳县,东汉改称鄱阳县。从此以“鄱阳县”的名义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鄱阳县改名为博阳县。经过近50年的使用,2003年恢复了鄱阳县的古名。
鄱阳县总面积4215平方公里,是江西省第二大县,下辖1个街道、14个镇、15个乡,总人口160万,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县。鄱阳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中国第二大水产县、著名的“鱼米之乡”,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鄱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人才。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唐代诗人纪仲甫,扬名江南,大理十大才人之一;北宋治平二年,即公元1065年,状元彭宇为名臣;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为宰相;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清代学者胡可嘉是乾隆时期的第一位学者,官至皖苏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