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突破60% 三四五线的城市未来命运如何
我是铁杆小强
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完成了60%,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水平高于5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拉美80%和欧洲74%的水平,与发达国家75%的平均线仍相距甚远。我认为如果我们想继续提高城市化水平,就必须解决一些问题。
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巨大,马泰的好处显而易见
中国城市化表现为东部地区城市群发达集中,西部地区不发达分散。一方面是地理因素和人口分布造成的。如果这种发展持续下去,就会有城市群效应。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强,三四线城市越来越弱,五六线城市进一步萎缩,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直到最后,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导致大城市的疾病越来越严重:污染、堵车、拥挤、房价高企等大城市大蛋糕建设带来的问题,人为军事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可以看看周边国家:东京、日本、首尔、韩国、莫斯科、俄罗斯都有这种问题,有的城市集中了全国一半的人口。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走老路。此外,中国人口比他们多几倍所带来的城市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在这一点上,德国城市发展的模式值得借鉴:即多中心均衡发展的城市化布局,使得德国最大的城市柏林只有350万人口,与英国12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伦敦相比差距巨大。这种模式使德国没有过于集中的人口和产业,所以德国没有大城市病,可以使其他城市均衡健康发展,摆脱人口和产业外流导致城市萎缩的问题。虽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一般,但它们也可以在全球城市中排名。虽然我国有城市群的概念来解决大城市的疾病问题,让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共同发展,让周边的小城市成为卫星城市,但现实是这些卫星城市往往成为大城市人们的沉睡城市,比如深圳和惠州,北京和廊坊,燕郊,武汉光谷和鄂州葛店等。
解决办法
我认为可以在每个省集中发展省级次中心城市,或者在这个省优先发展两三个城市。一个城市只管理自己的市区,其他县或县级市不需要托管,都是省直接管辖。湖北天门、潜江、仙桃等城市,摆脱了地级市的束缚,效率更好。资源配置不会过于集中,会出现水泵现象。不仅经济名列前茅,仙桃还成立了自己的大学,这对于普通县级市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项措施不仅精简了部门,而且提高了效率。这样,一个小政府和一个大社会就真正形成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所有城市都可以均衡发展。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讨论。如果有相似之处,那纯粹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