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新隧道 《贵在有理》贵州样板系列一:新时代贵州精神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家理论 ,作者贵州日报理论周刊
每个人的理论
头脑是一种魅力,思想是一种美丽,理论是一种力量。在山里挖一条运河需要多长时间?
有人花了36年。从山上挖一条路需要多长时间?有人花了12年。从漫天风沙到万亩林场,有的人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生命。在贵州大地上,总是不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沪昆高速公路盘仙景社乐大桥
曾经,贵州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的所谓“三言两语”标签。然而,山峦阻隔,也让这里的人生性多了一份执拗,不叫苦、不妥协、不放弃。沧海桑田说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中,新时代贵州精神孕育而生。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水城杜歌北盘江大桥
在黔北深山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黄大发,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还在操心着不少的事。黄大发在视察运河时眺望远方
细数起来,历时36年挖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发渠”不是终点,为村里操心修建学校、保障孩子们上学不是终点,为老百姓争取便利出行、安心就医不是终点,带领村民联合当地企业成立旅游公司和农业公司也不是终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又当起了村里的疫情防控义务宣传员,常挂在口中的那句话,依然是熟悉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有义务。”如果你没有高水平的教育或宏大的辞令,你应该尽你所能为你的家乡做些什么。悬崖上的大发运河
无论是为“昔日苦甲天下,如今瓜果飘香”的海雀村努力的两代人文朝荣、文正友;还是扎根基层、改革创新,组织动员群众修路通水、买林场、办酒厂的余留芬;或是历时十余年带领村民凿通隧道,凿碎贫困封锁,凿出致富希望的“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再或是面对生死抉择,毫不犹豫地喊出“让我来”的排雷英雄杜富国……杜数据图
物质可以改变精神,精神也可以改变物质。“团结奋进,努力创新,奋发有为,后发赶超。”——新时代的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勇往直前、奋力攀登、奋起直追、奋力跨越的真实写照。也是贵州人民脱贫攻坚、夺取同步小康、继续谱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团结奋进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无论是苗、侗、布依、彝、水、仡佬族,一家有所为,邻里互助,这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在贵州的水族村,劳动力强的家庭,会主动帮助那些缺少劳动力的亲戚,在干完农活后去打工。在黔东南州的很多苗族村寨里,至今还流行着一种“分牛肉”的互助形式,即某户人家的牛不幸死亡,大家都主动购买牛肉,帮助其挽回经济损失。
当地人民正在表演侗族同胞的歌唱习俗“坐在月亮上唱歌”
侗族民歌
拼搏创新,是贵州历史文化的精神要素。近代以来,一大批贵州人比如张之洞、黎庶昌、李端棻,勇立时代潮头,频开风气之先。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发展的历程更是凸显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977 年,关岭顶云公社的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大胆实行“定产到组”,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北凤阳、南顶云”的两个先锋之一。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贵州干部群众更是创造了不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先进事例,比如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内陆型经济开发试验区、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品牌等等。李端棻北京大学视频图片
1978年前后,关岭定云公社率先实施了“定产到户、超产奖励”的农村改革,与安徽凤阳小岗村一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图为定云公社“定产到组”签约现场
苦干实干,是贵州应对自然条件的精神毅力。300多年前,奢香夫人就率领各族同胞在高山绝壁开出“龙场九驿”,打通了贵州与周边三省连接的驿道,就是那个时候的“高速公路”;半个世纪前,“三线”建设者扎根大山、毕生奉献,为贵州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其实一部贵州史,就是一部贵州儿女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筚路蓝缕、建设家园的历史。自力更生建设三线。翻拍唐
后发赶超,是今天贵州人代表性的精神标识。最近这些年,贵州人从不甘落后到艰苦奋斗,从奋起直追到开拓进取,从脱贫攻坚到后发赶超。贵州经济增长速度连续9年名列全国前三位。大数据让全国刮目相看,“中国天眼”领先世界,千姿百态的贵州桥梁不断刷新纪录,各类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广为流传……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新时代贵州精神,就是体现在今天贵州人身上的精气神。贵州,“贵”有精神。原标题:《《贵在有理》贵州样板系列一:新时代贵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