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游春图 看见文物|我国现存最古的山水画卷 展子虔《游春图》
▲滑动查看完整画面
詹子谦游春图娟
隋代,詹子虔写丝,颜色多样,长43厘米,宽80.8厘米
隋代画家詹子谦出生于渤海。他生活在北齐、周朝和隋朝,在隋朝担任三朝大夫。他以擅长画人、画亭、画山水而闻名,是这一时期协调和融合南北绘画风格的最重要的画家。画鉴曾评价他精湛的绘画技巧,说他的画“非常细致,晕染色彩”,可以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作品中取材。宋冬还在《广川画》中评论说“有一种趋势;如果你躺在马上,腹部会有一个飞跃。如果你藏不住。”但由于年代久远,詹子谦的画作大多散落一地,世界上仅存游春图。
画卷描绘了古代春游的场景。虽然寒冷的早春依然存在寒意,但温暖的春天让游客感到兴奋,情不自禁地走进风景。在画卷的第一端附近,有一条斜倚在山上的小路,可以俯瞰水面。道路随山而行,似乎在竹篱前展开。在山的岸边,蜿蜒的小路通向一个僻静的地方,颜色是伏粟。穿过一座小弯桥,是一个平坦的斜坡,铺满了游艇、小帆和河流。在下端的拐角处是山庄周围的坡头花树。各种各样的花树点缀着山野,粉色和绿色,反映了明媚的春光和沉迷于山水娱乐的闲人。
詹子谦游春图娟
整幅画的布局以自然风光为主,人物和佛寺点缀其中,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人比山大,水不能淹,树伸胳膊伸手指”。在笔法和色彩的运用上,《游春图》已经体现了早期绿色山水画的特点,“山、树、石皆空,渲染只用色彩”。画框“看似精细实则用笔简单马虎,一般都是涉及到笨拙,而不是巧妙”。线条轻重,工整细腻,山石树木勾连,尤其是松树写得不仔细,只用赭石涂抹代替松鳞画。画面色彩浓艳厚重,山麓小路泥金沉甸甸,台阁、马匹、船屋用红、白、赭色描画,山石树木用绿色描画,山上小树用赭色描画,树叶用水点缀靛、黄,树枝上的嫩芽点缀着淡淡的色彩,呈现出初春没有烟雾、没有雾气的朦胧天气。整幅画卷若有所思,默不作声,展现了中世纪“精美绝伦”绘画的魅力,同时也绽放了初春山野的生机与美丽。
题跋很多,除了画中心清干隆皇帝写的七首绝诗,元代冯子珍、赵炎、张,明代董其昌写的题跋,都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色。
如此珍贵的古画,有据可查,流传甚广,不仅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而且与百年前的世事沧桑串联,挑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痕迹,其命运的沉浮颇具感情色彩。
到了清朝,《游春图》被梁庆标、安奇等人还清,后来的清朝走向了灭亡。这幅画是溥仪离开皇宫后,被带到长春伪满皇宫东楼收藏的。日本投降后,伪满皇宫被洗劫一空空,《游春图》也去了东北民间。
1946年初,散落在故宫东北的书画开始陆续出现。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的古董商马吉川,第一次去东北,获得了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回到北京后,他把一些器物和普通产品卖给故宫博物院,所得足以赎回本金;随后,一些真迹和精品在上海贩卖,牟取暴利,甚至勾结上海商人出国。比如唐代陈洪的《八阵图》和元代钱选的《费阳马马图》都流出了国门。在紧要关头,隋代詹子谦的《游春图》卷,竟然落到了马吉川的手里。
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马吉川得到了詹子谦的《游春图》后,非常着急,生怕国宝被商人卖到国外去。张伯驹先生一边让墨宝翟的马宝山处理,一边火速通知各古玩厂家,声明此卷绝不能流失国外,否则就是中国的罪人,令各商家担忧。
最后,张伯驹先生被迫卖掉了他的豪宅和妻子潘素的珠宝,然后为《游春图》收集了200枚黄金。1952年,他将这幅画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虽然历史的尘埃已经落下,但游春图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进入紫禁城后,这幅字画已经破烂不堪。经过研究,故宫博物院决定由杨文斌大师负责这幅画,学徒徐建华为助手。
当时的杨文斌被称为“装裱界的梅兰芳”,故宫里80%的画都是他画的。然而,即使是如此有经验的装裱师傅,也还是很难对付游春图。他的徒弟徐建华回忆说,杨文斌连续几天抽烟,吃不下东西。“不是因为太难,而是这幅画太珍贵了,就像医生在动刀之前应该把所有的问题都带走一样。考虑到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游春图》整个修复过程经历了一年,三次用胶水加固颜色,用了700多块补丁。修复后的游春图明亮、干净、完整、全新。在故宫以最好的方式重新向公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