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辅仁大学 民国北平四大名校 如今只剩清华和北京 另外两所消失的叫什么
一阵微风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身体;一阵和风吹散了历史的神秘面纱。站在时间的肩膀上,我与历史对话。
问李鸿章:“你同意你们国家的普通人应该接受教育吗?”李鸿章的回答是:“我们的习惯是把所有男生都送去上学。我们有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只有有钱能付得起学费的孩子才能上学,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的学校和学校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多,我们计划将来在中国建立更多的学校。”
当被问及是否同意让女性接受教育时,李鸿章礼貌而坚定地说:“在我们清朝,女孩请女教师在家提供教育,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会聘请女导师。我们没有女子公立学校,也没有高等教育机构。这是因为我们的习俗和你们的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向你们的教育体系学习,把适合我们国情的教育体系引入中国。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后来,李鸿章的这些设想逐渐变成了现实。中国有一些高等院校不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和限制。“北平四大名校”就是典型。
“北平四大名校”,即在国内外仍享有盛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几乎“销声匿迹”的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这四所大学可以说是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代表,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
北京大学和清华是当今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然而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的知名度要低得多。我们会对他们感到陌生,这和他们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辅仁天主教大学由美国本笃会圣文森特学院于1921年12月在北京创办。虽然学校最初的创始人是一位中国天主教神父,但罗马教廷和本笃会委托美国本笃会承办学校。学校最终直接隶属于罗马教廷。
美国本笃会一直很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但由于罗马教廷重视本笃会“注重保存古代文化,发展高等教育”的传统和特点,最终全心全意创办了辅仁大学。
只是对于圣文森特总医院来说,辅仁天主教大学不断增加的运营资金是“难以承受”的。起初学校规模不大,学生和教职员工也不多,所以经费充裕。但从1928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民办学校办学条例,辅仁大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备案”。于是,在立案准备阶段,辅仁大学爆发了学生罢工、退学事件。
尽管有教育部的干预,辅仁大学的学生运动平息了,大学也没有被贴上“帝国主义保护压迫学生”的标签,但辅仁大学却被教育部质疑只开了一所学院,却没有规模和实力,面临被降级的风险。
辅仁大学为了不被贬为“学院”,不得不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然后圣文森特总医院发现他们真的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整个学校的日常运转。最后,在1933年,美国本笃会放弃了它的负担。北京辅仁大学随后被圣言会接管。
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作为教会大学,与中国国内环境“格格不入”,被拆分。1952年,除少数院系并入北京大学外,大部分学校并入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在大陆消失了。然而,1960年,在辅仁大学校友的呼吁下,学校在台湾省重新开放,即“台湾辅仁大学”。
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汇文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合并而成。两所大学都是教会学校。1919年,出生在中国度过童年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被聘为燕京大学成立后的第一任校长。
燕京大学也资金严重不足,他们原来的校舍只是内城东南角一个破旧的装甲工厂。但是燕京大学比辅仁天主教大学幸运,因为他们有一位专门为他们服务的校长。司徒雷登亲自寻找合适的新校区,并带着副校长哈里·鲁斯博士到处筹款。“每次看到乞丐,都觉得自己属于他们。”这是司徒雷登对那个时代的总结。
根据燕京大学的相关统计,从1922年到1936年,司徒雷登等人在美国筹集了2000万元。在北平西郊约770亩的土地上,海淀镇以北,成福村以南,人们建造了焰炟校区,被所有游客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新中国成立后,燕京大学的院系大致分为三个,分别合并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政法大学。焰炟大学美丽的校园也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它们的前身是国立学校。清政府倒台后,这两所大学先后被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政府接管。虽然在1952年的教育改革中,他们的院系有了很大的调整,但并没有像颜大和傅仁那样合并。
虽然曾经享誉全球的北京四所大学最终合并为两所。但是他们的办学精神和对中国发展的贡献永远不会消失。这也可能是司徒雷登愿意为之奋斗多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