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巽 王本龙离职后 安娟再度出任三巽集团总裁
燕杰说
明星经理人水土不服,核心经理人流失。2021年前后,几家中小房企集中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人事大戏。
最近市场上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前总裁王离职后,安娟最近再次出任三讯集团总裁。从股权关系来看,安娟是三迅集团董事长钱坤的妻子。他们分别持有公司7.6%和79.8%的股份,合计占87.4%,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类似明星职业经理人离职的“家族化”现象,最近却出现在领地等房地产企业。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一年多来,一批中小房企高调引进标杆房企明星经理人,满怀信心实现规模跃迁,冲击资本市场,复制弯道超车的奇迹。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这群中小房企却面临着规模增长的失速、核心高管的水土不服、上市计划频频受挫,甚至不得不将脑袋卖给房企。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也暴露了房地产行业的残酷真相:
市场已经开始惩罚那些拖延的人。具体实现在三个方面:
1.人员滑坡仍在继续
2.融资渠道咽喉
3.上市屡遭挫败
一个
明星高管已经适应了
人员下降仍在继续
去年年底,领土集团宣布,许晓军不再担任集团总裁,将被移交给外部商业伙伴,距离许晓军加入仅一年。
在彰泰被旭辉收购前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巧龙被调任为业务合伙人,距离他加入彰泰只有半年时间。
2020年的最后一天,突然传出三讯总裁王辞职的消息。同时,三迅高级副总裁兼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三迅投资发展中心副总经理石也同时被内部通知辞职。
和史都是王在的合伙人,他们一起加入三勋也才一年左右。他们的离开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三迅集团郑融高管的大撤退。
几乎与此同时,菲尔德集团总裁刘森峰离职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菲尔德集团也面临着高管大洗牌,距离上一次只有三年的时间。
房地产企业高管尤其是总裁等核心高管的辞职,往往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大多数中小房企不进则退,排名再次下滑,导致生存危机。总裁从老板那里接到的命令几乎都是死命令,在业绩指标上没有谈判的余地,所以高管辞职是必然的。
同时,中小房企频繁的组织结构变动也是导致高管离职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一年里,有20多家房地产企业经历了频繁的组织变革,包括像碧湾这样的头部房地产企业和像钟君、大发这样的进取型房地产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人事变动。
房企换教练,除了少数因不利因素所迫的情况,大部分还是出于战略考虑。
更可怕的是,很多中小房企根本没有战略,或者战略只停留在老板的头脑里,反复摇摆。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房企做不好。总裁和老板之间有嫌隙,高管离职的风险急剧增加。
2
三条红线扼住喉咙
行业合并是否注定?
今年年初,广西的兄弟张泰被旭辉收购,帮助旭辉在广西增加了近800亿元的可销售价值。
头部房企的中小房企并购大戏在年初达到高潮。
如今房地产行业分化,几乎没有人不认为这个行业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房地产企业。少数巨头占据近六成蛋糕,集中势头依然强劲。
尤其是疫情期间,头部房企的竞争优势无形中被放大。很多巨头逆势发声更强,实现了逆势增长。然而,一些中小房企的路径却处处受阻,逆势催化分化。
以影响行业的“三条红线”为例,在触及“红线”的房企中,有不少前期杠杆扩张较高的中小房企,“降杠杆”刻不容缓。
但这些中小房企很多尚未上市,其特点是资金实力弱、负债高、融资渠道单一、资产规模小或优质资产少,产品几乎没有竞争力。
对他们来说,很难指望通过卖回资金或模仿巨头剥离优质资产来改善债务状况。这种情况也决定了这类房企在“三道红线”背景下抗风险能力较差。
这就是市场的现实。一些资质好、收入稳定的大型房企融资利率低于5个点,而中小房企要么拿不到钱,要么不得不拓展成本较高的非标融资渠道。有时候利率要达到89个点,有的甚至达到10个点。
融资成本高侵蚀利润,再投资减少导致融资需求更高。从这个角度看,三道红线放大了中小房企的缺陷,造成恶性循环,间接催化了强弱分化速度。
可以预见,未来的“三条红线”将使房企梯队阶层固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说弯道超车的机会消失了,其实是说中小房企跨越阶层的上升通道被堵死了。
三
上市屡遭失败
游离于资本市场之外
在“三条红线”政策的压力下,赴港上市成为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但从过程来看,今年中小房企上市并不“顺利”。
2020年房企上市潮鲜有预冷,上市房企数量为近年来最低。数据显示,去年只有7家中小房企拿到了港股的入场券。
这七大家族中,领地集团和大唐集团控股都是第二次成功,而万创国际、三春控股等还在排队的房企,几次交付,屡败屡战。面对接连过期的申请材料,这些中小房企往往选择快速更新招股书。
在房地产企业上市数量减少的同时,上市难度也在增加。
即使成功通过HKEx的询价和听证会,房地产企业仍可能面临认购不足、股价破万、估值偏低等问题。
从香港资本市场来看,内地房企对规模的追求过于明显,由此带来的风险增加也让市场表现得更加谨慎,这也是部分房企上市后破发,或者股价波动明显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要说服资本市场并不容易。对于习惯大风大浪的市场来说,是不会被几个概念和故事所收买的。地产股长期估值偏低,几乎成了很多房地产企业老板的心病。
不做大做强就不会“小而美”,只会“小而不美”。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现在很多中小房企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向中大型房企跨越。
结论
对于停滞不前的中小房企来说,弯道超车在规模上几乎是有可能的,所以要避免贪大求全,盲目要价1000亿元。
两个方向可能对未来道路更有参考意义:
首先,寻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比如轻资产运营和转型收费开发商。
第二,争取温暖,选择有价值的伙伴和目标。
市场很冷,但我相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生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