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小兰 宝鸡孙小兰:恢复高考前我的农业社劳动生活 苦涩的岁月
美国西部观察:立足西方看世界:关注民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发表经典文章。
痛苦的岁月
作者孙晓岚
生活只有通过经历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珍惜。回首稍纵即逝的时光,总会有一些追忆,有些故事会被写进诗里,有些回忆会被永远铭记。夜深人静的时候,记忆的大门会在不经意间打开,思绪会在过去的岁月里徘徊。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就像眼前飞舞的彩蝶,会走上前来。
1976年1月15日,我不满十六岁,顺利完成了两年高中学业,离开了母校和同学。当时“四人帮”横行,高考停考多年。我不得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回到农村,投身于火热的农业生产和劳动,接受贫苦农民和中产阶级农民的再教育,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上接受培训。
我妈妈以前在麟游县妇联工作。由于四个孩子的拖累,她毅然响应国家号召,于1970年带着我们四姐妹来到利川村。从那以后,她就住在农村,母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正好,我可以帮助妈妈,减轻她的负担。
因为我年轻又瘦,一开始父母不忍心让我下地干活。但我们一家六口,父亲在县城中学教书,弟妹还在上学。光靠父亲45元的月薪是远远不能维持生计的。母亲在生产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在年终分红中扣了100多元。经过我的劝说和坚持,妈妈同意了,但她要求生产组长先给我分配一些轻松的零工,哪怕工作点少。
当时,一个强壮的工人一天能挣十份工作,大多数农民一天能挣八九分。由于身体因素,女性每天最多挣9份工作,通常是七八分。因为我是制作组最小的成员,是女生,给了我5分。劳动节是十分钟。我们生产队比较有钱,劳动价值二毛钱。有些生产队的劳动价值只有几毛钱。按照这个工作价值,我每天的劳动价值只有一毛钱,但我已经满足了,想着能挣钱养家,别提有多幸福了!
清晨的山里,雾很大。山村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只有乡下的牛才能踩到它最痛的神经。只要狮子醒了,乡下的老牛就不厌其烦地犁地磨地。黎明时分,我开始了一天的成员工作。
第一天,我用牛车把粪拉到地上。我的任务是从牛棚里拉一头牛来搭大车,然后负责牛,后面是一个拉架子大车的大叔。这看似很简单,但对我这个没有实践经验的新手来说却很难。不管我怎么努力,牛就是不肯离开,不仅不听我的命令,还生气地踢我,把我吓得跑了。大叔大叫一声:“哞,咻……”牛立刻安静了下来。然后他告诉我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牛,要有耐心,要被哄,要经常抚摸和安慰,它才会听话。然后他帮我搭了一辆好车,牛乖乖地让我来回跑了四五次。原来牛也是人,渐渐的我学会了和牛交流。之后,每天早上坐车的时候,我轻轻摸一会儿,它就温顺地配合我,让我每次都能顺利完成劳动任务。
但是接下来的工作越来越重,让我有点疲惫。小麦收获季节是最苦最累的时候。在炎热的六月下旬,麦田像一个蒸笼。为了抢天气,大家都顾不上吃饭休息。田野里人来人往,细如月牙的镰刀成了社员们上下挥舞的武器。割了一堆,用麦秸捆成捆,抬头看了一天大半天,还是不见田地。过了一会,汗流浃背,热得受不了。我只觉得脸在烧,喉咙在冒烟。好在队里安排了专门的人送水和绿豆汤解暑。连续十天,被蚊子叮,被虫咬,腰酸背痛,手心有老茧,四肢有小麦芒造成的疤痕和血痕,汗液浸湿时灼痛。手脚经常被镰刀割伤,整个忙碌的一天都是刀伤和血泡。下班走回家,像一个战败的囚犯,无精打采,筋疲力尽。早上躺在床上,我不想动。妈妈心疼地劝我请几天假,我却咬牙坚持。小麦割完之后,有必要把捆带到地里磨碎。也是半个月连续轮换没有黑暗的日子。有一年夏天,胳膊被太阳晒黑了,脸上长了很多黄褐斑,一个个脱皮,又疼又痒。
秋天,我摘豆、割荞麦、掰玉米、刨土豆,一个接一个地收割。看着满山遍野五颜六色、硕果累累的庄稼,我的心在经历了苦难和疲惫之后,变得甜蜜起来。农闲时节,向大寨学习,修梯田,修几十里外的路,在窑洞铺地板,不仅潮湿,而且老鼠横行。每天两个人轮流给大家做饭,还要上山砍柴。条件很艰苦,劳动强度大。我无法想象我是如何坚持的!
第二年,几个高中毕业生回来了。为了调动年轻人的劳动热情,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村上决定成立文艺宣传队。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排练节目,大家都很热情,积极参与。唱戏唱秦腔,演样板戏,编演《送公粮》《赶猪》等向大寨学习的节目,我饰演的《智取虎山》中的常宝受到了广大成员的好评,我很高兴自己的文艺特长终于发挥出来了。队员们齐心协力制作自己的道具。除了过年的时候在队里表演,他们还经常到附近的村子里巡回演出,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文艺队。生产队每次开会,宣传队都会进行汇报表演,活跃气氛,从而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从此,田野里有歌声,有欢笑,在作息的时候,开始工作也不觉得无聊,觉得日子在往前走,给这个灰暗的村庄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两年后,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我和成千上万的学生一样兴奋地走进考场,很荣幸被凤翔师范学院录取。离开了我汗湿的土地。
1980年,我们家恢复了城市户口,一家人终于脱离了苦海。然而,十年的艰辛,母亲受了太多的苦,放弃了重新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竭尽全力为全家人提供后勤服务。
回想起那段辛酸的时光,我不禁激动不已,感慨万千。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一段时代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成长,认识社会,感受责任。让我学会感恩,感恩时代给予我的磨炼,感恩组织的培育,乡亲们的关怀,这永远是我记忆中最耀眼的光芒!
辛屹,原名孙晓岚,女,陕西宝鸡人,现任《大美西部观察》宝鸡地区总编辑。1980年毕业于师范学院,中学高级英语教师。他有35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生涯。曾获中国中学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导师、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师”、宝鸡市陈仓区“教学能手”等称号。我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期刊《中学英语之友》和《中学生英语园地》上发表,现在已经退休了。在业余时间,我喜欢写一些东西来放松和记录我的生活。
作者孙晓岚
大美西部天文台发表的原创文章均经作者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所持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所有未注明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编辑雷小河
多学点要注意的。看完文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