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菜的代表菜 河南菜起“洋名” 这事儿有意义
中国和卡米亚非常喜欢河南徽面里的齐白宇
风味小吃潮凉粉
开封夜市一角
黄河鲤鱼
河南日报记者胡春娜
平日里,无论是商务会议还是出国旅行,点菜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从招待朋友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菜谱也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然而,随着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河南学习工作和旅游。如果一份英文菜单把河南的回面翻译成“河南面”,把胡辣汤翻译成“辣椒汤”,把三鲜包子翻译成“蔬菜包子”,不仅体现不出文化特色,甚至会让他们失去食欲。
如何翻译美味又有内涵的豫菜?近日,我省有关部门提出倡议,给豫菜起个洋名字。来听听我省翻译界“大咖”和餐饮界资深人士怎么说。
看图点餐,错过食物
河南一直被称为中原,意思是“世界中央的袁野”。它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传统美食被无数人传承,代代相传,并成为当今城市的独特标志。
郑州作为我省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留学生和商旅人士逐渐增多。俗话说,人以食为先。无论你从哪里来,去哪里,吃饭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吃什么?当然是入乡随俗,品尝当地美食,也是通过“舌尖”表达地域文化。
走过大街小巷,路边的餐馆和饭馆都让人眼花缭乱,无论是洛阳的水席、面条、毛菜,还是热汤、炸酥肉、汤包,都让人垂涎欲滴。
然而,舌尖上的美味对外国人来说是个难题。
来自俄罗斯的卡米亚和希娜是郑州西亚斯学院的留学生。他们提到中国菜,竖起大拇指。
“这里的食物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毛菜’,又辣又好吃!”卡米拉微笑着说,她示意。
当记者向他们介绍十几种豫菜时,希娜说:“身边的朋友都说这里的菜系很多,但中国人不多,综合起来就更难理解了。”关于平日如何点餐的问题,她笑着说:“看图片。”但是,并不是每家餐厅的菜单都是图文并茂,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只能猜测,甚至会错过很多好吃的。
来自印尼的张文浩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起初,他来河南在餐馆吃饭时,不能从中国菜肴的名字开始。最后,他点了一份回面。他手机上的翻译是“炖面”,意思是炖面条。对于其他菜,手机显示了一些英文单词的组合,但他不敢点。后来,在河南朋友的带领下,他和父母品尝了“黄河鲤鱼”等地道的河南菜。
“因为机械翻译,我差点和父母错过了美味的食物。”之后,张文浩用手机拍下了自己吃过的美食,并保存在相册里。“遇到想吃的东西,我会打开相册给餐厅老板看。”他笑着说。
当得知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举办了“给豫菜一个洋名字”征集活动时,他们高呼“太棒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美好的事情”。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们的美食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还传播到了国外。甚至在很多国家,中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当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时,他们想吃正宗的传统食物。因为语言和翻译的问题,他们除了“看图订餐”之外,还不知所措。
菜名的翻译是道坎纳
北宋《清逸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比丘尼刚直玲珑,用鲈鱼、果脯、发酵酱、瓜菜、黄池杂色作景。如果有20个人坐着,人们会安装一个场景,合成辋川图样本。”这不仅充分展示了郑凡大厨制作《望川二十景》等美食的精湛手艺,也说明了菜肴中的内容丰富而富有诗意。
经过几千年的流传,餐桌上的菜肴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风味,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和难以形容的意境。
侯健在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是“给豫菜起个洋名”活动的参与者之一。在他看来,“造洋名”不是简单的汉译英,而是更好地传播河南饮食文化的一种方式。
“我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饮食的丰富性,菜品讲究色、香、味、意、形。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对照英语单词进行字面翻译。”他说,饮食文化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豫菜的名字看似简单,但其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人文、饮食习惯等。都是慢慢积累的,不可能一夜之间翻译成英文。
“给豫菜起个洋名”在全省餐饮界引起热议。
阿吾黄河鲤鱼是河南有名的餐厅,平日经常接待外宾。除了河南特产黄河鲤鱼,省内还有各种小吃,在餐饮网络平台上连续三年位居必吃榜第一,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
关于豫菜外名一事,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餐饮业的规范化,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他说:“我们的城市被称为‘国际郑’,因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郑州。如果豫菜的英文翻译标准化,不仅能为我们的商家提供便利,还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随后,记者走访了郑州市近1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大部分菜单只有中文,有的只对生僻字标注拼音。即使有英文对照,也只能做简单的英文注释。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起一些诗意的名字,这些名字吉祥或朗朗上口,给食物一个美好的寄托。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菜名的翻译,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尤其是菜品的风味和当地文化的结合,否则外国人看到菜单只会挑他们知道的肉和菜。
当然,当墙内花开的时候,墙外会有香味。
通报会后,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宣传处处长肖伟将这一消息发到朋友圈,很快得到海外华人的热烈响应。
“大家都很关心这件事,认为这是提升河南海外形象的好办法。”
法国河南省商业促进会会长王三丰发消息称,这是展示中原文化的好机会。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河南商会会长张问,是否有可能将河南文化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联系起来。
肖伟说:“听到这里,大家都非常支持豫菜走出河南,走向海外。目前,张总裁正在与郑州‘菜记蒸饺’商谈风味小吃引入美国的事宜。”另一方面,海外也有需求和市场。只要翻译能够将河南文化与海外市场“焊接”,为海外交流提供新的支撑,就更有利于提升良好的对外形象。
众所周知,翻译事物有三大难点:信、达、雅。信徒,真的,尊重初衷是基础;达,去也,顺利理解是必要的;高雅、文艺、才华横溢才是追求。
侯健认为,菜名的翻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准确的翻译长期制约着豫菜走出国门的步伐。然而,外国人要想了解中国美食和河南美食并传播到国外,就必须跨越翻译的障碍。
舌尖上建立河南标准
其中,开封作为历史、文化、美食的集散地,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追捧。11月19日,开封鼓楼广场的灯光亮起,初冬的寒冷挡不住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于是很多摊位开始热闹起来。摊主的吆喝声,游客的询问声,从南到北夹杂着各种食材香味的语言,密集的街景,众多外国游客在其中游弋。
随着我省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和国际地位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到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原地区旅游,享受特色美食。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爱情和食物是不能辜负的。于是,一些来到河南的外国人干脆在这里扎根,成家立业。
郑州秦岭路和漯河西路附近有一家餐厅。主人瓦尔迪米尔出生在欧洲,在美国长大。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和美食,他留在了郑州,娶了一个河南老婆。在蓝堡湾美食街的另一家餐厅,店主来自美国佐治亚州,是郑州大学的交换生。毕业后,他留在郑州,保留着家乡的美食——烟熏烧烤。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美食与世界架起友谊的桥梁。”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杨伟斌直言,近年来,全省对外贸易日益增长,国内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为河南文艺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戏剧、书法、武术等艺术门类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如何将中原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相匹配,树立“国际典范”形象,需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构建河南开放发展新格局。
杨伟斌介绍,作为一个文化大省,语言系统里有翻译,包括河南,但缺少“翻译河南”。此次“给豫菜起个洋名”活动只是一个切入点。要将现有资源与对外交流相融合,打好“组合拳”,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向世界讲述河南的好故事,传播河南好声音,展示河南好形象,推动中原更加辉煌。同时,向世界准确、生动地展示了河南文化,为世界各国了解、参观、热爱河南打开了新的窗口。
中原,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平原地区,有着许多古老的辉煌。其千年的烹饪传统和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展现着它的光彩和温度。通过“翻译河南”传递这种饮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让全世界从美味的食物中感受到河南文化之美——这是舌尖上树立河南标准最有意义的地方,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