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期货 最新“限塑令”对聚丙烯期货影响不大 PP涨跌主要因素还是国际油价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在限制和禁止的塑料制品中,最重要的工业原料是聚丙烯。
正文:黄秋生
聚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是目前最轻的塑料之一。它具有成型性好、表面光泽好、耐热、耐腐蚀等优点。从产业链来看,聚丙烯行业上游原料为丙烯,主要由石脑油、甲醇、丙烷生产,下游涉及塑料编织、包装、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光缆等众多应用领域。
国家下达的限塑令主要针对国内居民和农民大棚使用的包装袋,是聚丙烯主拉丝领域的成品,属于传统的PP消费领域。
截至2020年底,传统拉丝产品占所有下游聚丙烯产品的33%,排名第二;第一个是注塑,占比37%,比拉丝产品高4%。其他下游产品包括纤维、BOPP、管材、透明材料、CPP等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汽车、光缆等高科技行业。随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科技产业的加速创新,传统拉丝产品的比重将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传统拉丝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创造企业利润和社会价值方面与新兴技术聚丙烯产品相差甚远。
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限塑令,目的是限制、控制和减少居民日常生活中白色垃圾的产生,倡导全民走向绿色生活方式。因此,无论从产品比例还是利润比例来看,最新限塑令对聚丙烯期货价格影响不大。
首先,新版限塑令明确倡导居民绿色生活
> >根据时间和地区分阶段实施
新的限塑令规定: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禁止和限制生产、销售、使用非粉碎奥运产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大幅下降,替代产品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地区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多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提升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大幅减少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新版限塑令明确指出,分三个时间段分批规划实施。
另一方面,从地域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限塑令是循序渐进实施的,覆盖城市、省会、地州、市、县、区。
横向分时段、纵向分区域、双向交错并共同实施,确保限塑令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 >覆盖范围全面
本次限塑令明确指出了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餐饮外卖、星级酒店、邮政快递网点、农膜应用领域等零售场所。,并对整个塑料污染产品进行系统管理和划分,旨在全面高质量发展,建设新的生态文明和国民经济。
> >替代品可以协同工作
在限塑令中,替代品凸显,其中纸质包装和可降解塑料成为解决塑料污染的有力替代品。商场、重点点、书店等场所推广环保布袋、纸袋和可降解购物袋,生鲜产品用可降解包装膜,农业用地推广可降解塑料薄膜。
从此次塑料制品限令的细化程度可以看出,全国行业治理整顿已经上升到全社会推动、全民落实的层面。
只有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塑料制品企业被禁止、限制生产和销售,其他塑料制品企业什么都没有提到。
因此,没有必要担心“最严格的限塑令”上升到塑料制品行业的改革水平
第二,进口油价上涨是主要原因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经过工业加工和提纯后,生产成溶液、肥料、农药和塑料等下游产品。
> >国内石油高度依赖进口
从产能来看,根据《2018年塑料工业年鉴》数据,我国聚丙烯产能从2017年的1900.5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2228.1万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消费方面,按照消费量=产量+进出口的公式,2012-2019年我国聚丙烯年消费量逐年增长。
从贸易进口情况分析,国内聚丙烯进口逐年下降。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我国探明石油储量不足,含油杂质较多。此外,净化技术薄弱,国内油源主要依赖进口。
2018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5.06亿吨,同比增长9.55%。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72%。
与2012-2019年国内聚丙烯产能和消费量相比,与我国原油需求和进口量呈现同步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石油需求与产能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未来石油进口仍将稳步增长。
> >聚丙烯指数轨迹高度重复美国原油指数
将国内聚丙烯指数与美国原油指数进行叠加,可以直观地发现,虽然波动性略有差异,但价格轨迹几乎一致。
这说明聚丙烯国内价格与国际油价有很强的联动,价格受其影响较大。
三.摘要
最严格的“限塑令”涉及传统的聚丙烯拉丝产品,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国家对这类低技术、高劳动密集型塑料制品的“限塑令”是出于控制白色污染、倡导全民绿色生活的目的,并没有对聚丙烯行业动武。所以最严格的“限塑令”其实是针对全国人民的,对行业影响不大。
结合中国72%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以及美国原油指数走势图,国内聚丙烯期货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