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 曾经火遍全国的稻田养鱼 为什么现在没人提起了
稻田养鱼的模式曾经很流行,但现在很少有人提起。原计划稻田养鱼,粮食和鱼产品都可以收获。但由于北方不种水稻,稻田养鱼的模式只能在南方进行。种田开始的时候,收入真的很好,农民也很开心。这种模式真的帮他们赚钱了。为什么今天很少被提起?
稻田养鱼就是在农民种植的稻田里养鱼。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获得鱼产品,还可以吃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的排泄物在稻田里变成肥料。养鱼可以为稻田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互惠互利、良性生态循环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我国稻田养鱼面积达67万公顷,亩产鱼约50公斤。
这种模式开始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流行,尤其是山区稻田养殖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鲢鱼等。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 ~ 10天左右,每亩养殖鱼1000条左右。养殖时要特别注意,水层要高,防止鱼类逃窜,稻田施肥用药要谨慎,避免污染大量稻田,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稻田养鱼有很多好处。具体有哪些好处?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生产,增加水产品供应。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化肥和劳动力得到节约。每亩收入可提高到220元,每亩最高收入可超过1000元。此外,稻田养鱼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稻鱼矛盾。一是供氧不足。不管鱼是活的,还是稻根长的,都需要氧气。随着鱼的长大,这种矛盾会加深。第二,稻田更难施肥。铵态氮肥料主要用于稻田,施肥时应降低水位。肥料用量大,水中铵态氮增多,威胁鱼类安全。第三,尽量不要使用农药。稻田养鱼虽然可以减少害虫,但不能完全消灭。农药有时是需要的,对鱼有毒,所以最好尽量使用低毒农药。
正因为用这些稻鱼矛盾存在,农民养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随着水稻品种和投放鱼类的多样化,两者矛盾就更深了,有时就出现了鱼儿死亡,稻田颗粒无收的情况。慢慢这种模式也就不被人接受了,农民还是种稻的继续种水稻,养鱼的继续养鱼。我是小李,关注农业,支持农村,爱护农民。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农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