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政府官网 洛阳市政府最新通知
最多!新的!消灭!兴趣!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
关于印发洛阳市乡村建设行动的思考
实施通知
该计划包括
农村公路网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人居环境的改善
……
和老贾一起注意细节
洛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市乡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根据《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一般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化设计和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制定乡村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全面协调县域内镇村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促进县域整体提升、均衡发展。
2.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增强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坚持城乡一体化。打造以县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人才、土地、资本双向流动、平等交流。
4.坚持循序渐进。聚焦阶段性任务,找准突破口,分清轻重缓急,严格规范村庄合并,保留乡村特色,避免大规模拆迁建设。
5.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鼓励基层探索方式,畅通渠道,建立财政补贴、村集体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农民适当支付相结合的管护资金保障体系。
工作目标
2021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完善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新培育11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一系列项目,确保农村建设行动良好启动并迈出良好步伐;
2025年,培育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显著,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二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科学制定村庄规划。
2021年,全市2136个村庄规划审查完成,乡镇土地规划修编空全面启动;
到2025年,完成全市村庄规划审批,在城市农村实现规划管控,初步构建以城镇为中心、中心村为支撑、特色村为支撑、整治村为补充的农村发展格局。
优化城乡土地布局,保障农村土地空。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
编制县乡土地空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至少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用于保障农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引导村庄建设行为,塑造乡村特色。
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控制村民自建住房建设,划定城市乡村风貌和特色,明确各地乡村特色塑造方向。
提高农村规划质量,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根据《高校规划人才下乡实施方案》和《洛阳市规划师志愿者制度实施方案》,鼓励洛阳市设计单位设计师和高校师生留在农村,下沉到村庄,查明真相,参与指导村庄规划。严格控制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全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探索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
三是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路网建设。
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调整提升洛阳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抓好“四好农村路”创建,加快资源路、工业路、旅游路建设,注重安全设施、标志及附属设施同步建设。加强危桥改造。探索“公路+特色产业”“公路+旅游”“公路+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
发挥公路附属设施的社会属性,拓展公路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在适当路段设置停车休息区、观光平台、高速公路站等服务设施,打造“贴心站”。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落实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养护设备和人员配置,探索村级养护协会规范化运作模式,逐步实施村级公路日常化、规范化养护,服务新农村建设。
2021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400多公里;
到2025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城市,新改扩建农村公路3100公里,20个以上符合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最多一次向县城转移比例达到100%。
提高供水安全。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持续深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善农村安全饮水设施管护体系,推进供水建设管理市场化,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
2021年,确保农村安全饮水达标,全市完成水样检测8708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0%;到2025年,有条件的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全覆盖。
全县地表水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0%,大型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50%。
加快清洁能源建设。
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因地制宜发展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多元化,提高农村地热能利用水平,实施“村庄气化”工程,加强煤炭清洁利用。
2021年,升级改造农村配电无线电台200个,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200公里。农村地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16小时以下,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6万户;
到2025年,全市农村地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将降至12小时以内,全市重点城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2021年实现乡镇和农村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
到2025年,实现乡镇以上地区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家庭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高。
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建设。
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高县域节目传输覆盖面,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
到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在同县城乡基本相当,形成终端人口覆盖率90%以上的四级应急广播体系,基本实现全市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县级融媒体中心节目信号接入IPTV直播频道。
完善县乡物流体系。
加快县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县域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创新县域物流运行模式,推动城乡物流信息化、绿色化发展。
2021年,全市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达到80%以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100%,培育了一批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行高效、多方协作、绿色创新的县级城乡物流体系,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达到100%。
提高农村房屋质量。
完善农房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房建设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2021年印发《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和乡村建筑工匠培训细则》,编制《乡村房屋设计图集》,排查既有乡村房屋隐患,整改生产经营用房、公房隐患。
加强动态监管,实现年内危险建筑物动态清理;到2025年,全市将建立健全农房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完成现有农房隐患整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长效机制。打造豫西特色民居,全市农村民居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建筑特色、村落特色初步显现。
四是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普及学前教育三年,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招录特岗教师600名,普通教师250名,选拔培养乡村教师250名。落实支教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2021年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5所,继续领跑全国;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建成或交付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48套,满足我市农村教师动态入住需求;
到202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所公办幼儿园,“三间教室”高标准应用于农村中小学。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86%以上,基本填补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短板,努力在30万人口的县域建设特殊教育学校。
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完善升级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2021年,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专项工作启动。市县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实现了内容对接和互联互通,制定了《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注册文化志愿者达到6000人,每个村每年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组织不少于5场群众文化活动,启动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合规工程;
到2025年,所有县区建成三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所有县镇至少形成一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所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标准。
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高质量建设县级紧密型医共体,实施医共体医保基金全面预算管理,构建高效协调的县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薄弱乡镇卫生院合规化、村卫生室公共产权化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21年,县级医共体建设成效监测指标优良率达到40%左右,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公产村卫生室比例达到70%以上;
到2025年,全市22家乡镇卫生院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村卫生室公共产权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继续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做好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完善县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农村互助养老。
2021年,完善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最低养育、高龄津贴动态调整机制。全县住院政策内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5%,45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升级。配套机构将推进村级幸福家园建设,广泛发展农村普惠养老和互助养老服务,推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一丧葬补助制度;
到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县乡三级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比例达到55%以上。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养老机构。县乡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实现了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全覆盖。
5.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有效提高改厕质量,加强后期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21年,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8万座;到2025年,累计新建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万座,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治理。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1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4%;到2025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黑臭水处理率达到60%左右。
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网络。2021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覆盖;到2025年,全面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突出地方和区域特色,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城镇和“五美庭院”建设,有序推进农家院改造。到2025年,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美村”建设标准,50%以上的乡镇政府达到“美丽城镇”建设标准,60%以上的农民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不及物动词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乡村振兴五级书记要求,把实施乡村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市县乡三级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牵头抓总,协调市直有关单位,共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任务,成立了以市级领导为组长的专项行动班,并设立办公室负责重点任务的落实。
抓分类推广。
科学把握各地变化发展趋势,开展分类指导,努力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城郊融合村重点加强规划开发管控,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标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扩村提质重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率先建设“四美村”;特色保护村重点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建筑、民俗风情保护,在保持村庄原有生态环境和传统格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更新改造,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整治提升村庄重在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搬迁合并村按照依托县城、乡镇、公园、景区的原则进行安置,妥善处理搬迁后续问题。
开展示范创建。
学习借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经验做法,选择一批有条件、有代表性的乡镇、村开展示范创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带动将其推开,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学有所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探索率先基本实现乡村现代化的模式路径。
加大投入。
完善财政对“三农”投资的稳健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财政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乡村建设投资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增加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额度,支持发行“三农”财政专项债券,做好优质项目储备。支持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涉农信用担保体系,发挥“保险+期货”作用,进一步扩大对乡村建设的有效投入。
巩固部门职责。
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本行业、本领域乡村建设职责,研究谋划配套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行动专班办公室单位,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推动建设任务落实。
重要新闻
扩散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