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货币改革 伊朗迎来货币改革 一万换一块 居民纸面财富一夜之间大缩水
一个
伊朗换了钱,1换1万
最近,伊朗通过了一项货币改革法案,将原来的法定货币里亚尔改为图曼。
新旧货币之间的转换是1图曼等于10,000里亚尔——也就是说,里亚尔用4个零擦除,并以新名称重新使用。一夜之间,伊朗人民的“纸面财富”缩水了。
加上目前的疫情,油价创下新低。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伊朗经济会崩溃,货币改革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伊朗人民会在空之前被抢走财富,等等。结合热点的分析似乎很精彩,但并不可靠,至少在伊朗的情况下是如此。
伊朗的货币改革从2016年就开始讨论,人民很高兴看到,议会也顺利通过了法案。新旧货币最多可以共存两年,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它们。
可以看出,伊朗政府也在尽最大努力避免经济冲击——而不是像2009年朝鲜的货币改革那样发动突然袭击,挤压地下经济。
总而言之,这次货币改革对伊朗来说并不是一个痛处。问题是,伊朗为什么要改变货币?近年来,无论伊朗经济有多糟糕,都不能说已经崩溃洗牌。你怎么能想到换它的货币?
2
货币变化的背后,是一段痛苦的通货膨胀史
伊朗的货币改革是长期通胀的结果。如果让一个老伊朗人回顾本国货币的历史,他一定深受触动。
20世纪30年代,巴列维王朝采用里亚尔作为法定货币,里亚尔这个词本身就有“王室”的意思。由于发行数量少,黄金和石油有保障,伊朗里亚尔非常坚挺,一度超过美元。
直到20世纪70年代,巴列维伊朗遭受经济动荡和严重通货膨胀,贬值到70里亚尔/美元。伊朗革命成功后,与美国的关系急剧恶化。此外,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和多年的经济封锁极大地损害了伊朗的活力,政府频频开闸放水。
自19世纪以来,伊朗的领土一直在缩小
里亚尔一次又一次地下跌。2012年,1美元兑换1万里亚尔。两年后,价值翻了一番,达到2万里亚尔。2015年美伊关系缓和,里亚尔汇率略有稳定。
通货膨胀的阴影还没有消散。近年来,伊朗活跃在中东战场,军费开支居高不下;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使得伊朗外部经济环境空恶化。
里亚尔继续下跌,官方报价目前维持在1美元兑换4.2万里亚尔。当然,这种价格对比只是名义上的。在黑市上,美元比黄金贵一倍多。
今天的伊朗货币里亚尔,从10万两到50万和100万不等,有12种面额,可谓跨度大、面额大。此外,还有1、2、5、10、20和50里亚尔的硬币,它们的面值太小,几乎没有人使用。
比黄金更贵的伊朗货币里亚尔成为世界上最不值钱的货币。
比如,吃一片伊朗人常吃的馕要几万里亚尔,去好一点的餐厅吃饭要几百万里亚尔。
德黑兰的平均工资水平在2000万里亚尔左右,房价也不便宜。每平方米几千万里亚尔,一套房子要几十亿,真是天文数字。
外国人第一次去伊朗旅游换钱,会被庞大的数字震惊,然后就可以背上大把的现金出门了。最麻烦的是伊朗人自己。
伊朗货币电子化程度不高,甚至信用卡也不普及。普通人上街购物要带大量各种面额的钞票。这些钞票上带着一串晕乎乎的零,无疑是讽刺,但能买到的东西却非常可怜。
就连伊朗央行行长和睦·马蒂也表示,“纸币上过多的零将会造成更多的不适和不便”。
过大的面值阻碍了货币流通,人们自发采取行动进行改革。近年来,伊朗人习惯用一个单位“图曼”代替里亚尔,一个图曼等于10里亚尔。这种私人自发单位是官方认可的,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
这一次,在货币改革中,政府直接采用了私人货币单位,将1图曼定为1万里亚尔。为什么不采用民间的“汇率”?大概是通货膨胀太严重了,所以只擦除一个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在改革后的伊朗货币中,1美元相当于4.2土库曼。那些一两位数的硬币也会被收回。图曼的代币将采用新的货币单位“格黑兰”,相当于人民币中的“美分”,1个图曼等于100个格黑兰——黑市可能会有差价,比以前顺眼多了。
三
换钱不是万能药,有必要根治通货膨胀
从大面额货币上抹去几个零,变成小面额货币的情况并不少见。中国人爱熟悉的人民币,但他们有过这样的历史。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刚开始只发行了10元、20元、50元的纸币,后来又发行了1元、5元、100元的纸币。战争继续,货币供应迅速增加。100元基本买不到新东西,一张5万元的钞票很快出现。第一套人民币使用不便,催生了货币改革。
当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中国出现了和平。当时规定之前的1万元旧币换成第二套人民币1元——四个零被抹掉。今天的人民币面值体系就是通过这次改革演变而来的。
从那以后,人民币的价值就基本稳定了,从来没有出现过钞票上有一串零的震惊场面。中国人遭受了可怕的恶性通货膨胀,对货币稳定的期待已经写入国民性;维护人民币稳定也被写入法律,成为央行的政策目标。
许多国家试图通过“换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大多数都失败了。1998年的俄罗斯,2005年的土耳其,2018年的委内瑞拉,都是通过改变币值来解决货币流通问题。
毫无例外,这些做法并没有真正抑制通货膨胀。只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没有实现,政府有能力一发不可收拾,通货膨胀就会持续。在这些国家,货币兑换后,新货币贬值。
最夸张的是津巴布韦,两次更换旧货币,每次新货币诞生,都是为了下一次通货膨胀积蓄能量。最后,津巴布韦发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钞票——100万亿元。但无济于事的是,津巴布韦当时的货币几乎和废纸一样。
环顾当今国际社会,大部分面值较大、面值较小的货币都受到了通货膨胀的洗礼。不仅动荡的国家如此,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日元也是如此。在日本,一瓶矿泉水要几百日元,买车要几千万日元。大公司的市值通常不算“十亿”,而是算“万亿”,相当罕见。
天文数字无疑会造成一些不便,但日本政府仍然遵循这一传统。一方面,日本有发达的电子货币系统,大大抵消了人们使用的不便;新旧货币更替带来的冲击,国际汇率的调整和适应,都很麻烦。在日本,也有关于货币兑换的讨论,但没有真正的动议。毕竟和换钱带来的便利相比,扰民的成本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