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拉拉 唐拉拉:他现在的哭闹是在向你求助 提醒你去看你没看见的东西
△作者唐拉拉 △作者唐拉拉
去年端午节,我们跟随专业的户外露营队伍,驱车300公里来到塞北高原的一个深山里去露营。活动超级丰富,森林里采蘑菇,山脊上看古长城,风力触摸风车,脚下飘白云,晚上还举行篝火晚会和露天电影...我儿子都兰很高,不想要。
第二天的行程是去花谷钓鱼,中午在河边吃一顿烤鱼大餐。然而,第二天是星期天。周日下午4点,都兰每周有一节抓马课。
△热爱大自然的都兰 △热爱自然的都兰
我和他商量:“这个星期我们不要去了!”他很坚定地说:“不,回去抓马。”证实他是认真的。好的,在我们和每个人说再见后,我们将开车下山。他开车100米前在后座哭了。哭着向窗外的森林挥手告别。
我看到他伤心地哭了,就停下来问他:“我们为什么不离开?”
他又坚定地说:“走!”
“但是你太不愿意放弃这里了,是吗?妈妈,为你做个决定。这个星期我们不能抓马。让我们在这里玩得开心。我们一生中可能只来一次,我们每周都去抓马。”
他哭得更厉害了:“如果我每天抓马,我可以不去一次,但我一周只抓一次马!”
这样一个热爱户外却不爱教室的都兰,在校期间千方百计逃离校园里的都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他很难过,但他毅然放弃了打球,选择了后者,这让我大为惊讶。我觉得,比起在野外找乐子,养马更符合他精神世界的需求。
△上课中的都兰 △上课的都兰
1.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世界
那么,抓马如何满足孩子的精神世界呢?不学演戏,满足不了虚荣心,每周就听两个小时故事?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前六个月,我只是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玩了半天,消磨了一个漫长的周末。我没有特别注意抓马课程对孩子的意义。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为抓马的父母办的工作坊。
△抓马教育.家长工作坊《金鱼》 △抓马教育。家长工作坊金鱼
工作坊的背景是一个渔村,故事发生在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一开始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在房子里画两个物体,我画了锚和渔网。我自以为是地想:大家和我画的是同一幅画,一个渔家!
结果十几个家长把画贴在墙上,我都惊呆了。我不敢相信他们没有一个人跟我重复!那些物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桌子上的旧照片、一件旧衣服、一盏温暖的黄色旧台灯和一台收音机…
△唐拉拉在抓马教育.家长工作坊《金鱼》 △唐拉拉正在抓马教育。家长工作坊金鱼
我曾经笃定地相信,我所认识的世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我的观点绝对正确。然而,这件事给了我太多的刺激。原来,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完全不同,每个人对家的概念和大脑中的情感意象也大不相同。
当这些对象被平均列出来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抓马的故事对孩子可能意味着什么——故事中每一个停下来讨论的节点都会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观察问题。一个视角变成了多个视角,一个想象变成了多个想象,孩子们相互给予,共同成长。久而久之,作为成年人,他们的思维和心胸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这只是养马给孩子提供的众多营养之一。
2.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答案
我从头到尾看了一个叫《巨人的拥抱》的故事,发现他们有一个困境,平均几分钟就需要停下来讨论。比如一个饥饿的孩子拿着刀上山找吃的,结果森林被巨人吃光了,什么都没收获。这时,一只被猎人的绳子抓住的松鼠被发现了,孩子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用手里的刀杀死松鼠,带回家吃?还是用刀割断绳子放松老鼠的生活?
△抓马教育.教育剧场《巨人的拥抱》 △抓马教育。教育剧场《巨人的拥抱》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你想救你的命还是想照顾动物?孩子们的讨论很激烈,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的决定和理由。有人说,杀了它,因为你没东西吃,所以保住性命很重要。还有人说小松鼠很可怜,让它去吧,它将来可能会帮助小男孩。最后,孩子们对松鼠的同情占了上风,他们集体决定放过它,故事继续。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孩子表达意见,倾听,并没有给出好坏的评价。这与我们在系统教学中经常看到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相去甚远!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我在这里是自由的,可以畅所欲言。因为任何想法都不会被批评和指责,任何观点和气质都可以被接受。
所以,我会在这里看到变得健谈的内向的孩子;以前喜欢看老师脸色说话慢的孩子,变得不再追求正确答案,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愿望和真实想法。善于表达和沟通是孩子抓马的人生礼物。
△抓马的课堂 △抓马教室
就都兰而言,连续三四年,无论晴雨,他每个周末都赶着去抓马。我想也是因为他有做自己的自由。
他在抓马,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每个人都不会轻易教他或评论他的行为。他在这里有奢侈和自由。这种自由充分保护了他内心自我的成长。他内在自我的丰满,会给他日后抵御外界风雨的力量。
3.越自由,越和谐
有人可能会想,抓马的孩子这么自由,这么有思想,会不会变得特别叛逆?会不会更难控制?会不会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事实证明,情况恰恰相反。
每一个抓马的故事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和设计,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这个年纪需要面对和探讨的问题。孩子们在故事的语境中思考“如何看待集体规则与自我欲望的矛盾”、“如何认识规则”、“如何看待法律”、“如何看待社会习俗”甚至“如何看待男女平等”等命题。
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敢于坦诚表达。同时,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也获得了共情、理解和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说,抓马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别人的处境,更宽容,更容易与别人和环境相处融洽。
至于抓马益智剧带来的孩子想象力的拓展和创造力的保护与激发,可以算是一道附赠的小菜。
△抓马的课堂 △抓马教室
4.每一个行为都值得关注
我私底下把从事教育的人分成几类,第三级是教员,第二级是老师,第一级是教育家——我眼中的抓马老师,都在这个级别。
他们对孩子的细心观察,对真正人性的保护,以及处理问题的智慧,一再让我惊叹。作为一个自以为爱孩子的妈妈,我觉得我做不到。举两个例子。
都兰正在上课听故事,突然跑了出去。助理老师把他追了出去,但他没有马上抓住都兰,而是跟着他看他要做什么。原来,都兰去饮水机旁卸下装着半桶水的矿泉水桶,背回了教室,因为在他刚刚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地方需要水来解决问题。
即使在老母亲眼里,这种行为是因为无知而扰乱课堂的行为,但老师的结论是,都兰有用手解决事情的动作。
△上课中的都兰 △上课的都兰
六岁的时候,经过评估,海星班的杜兰需要转学到Coco老师的班级,但他担心自己会感到失落或者被区别对待。田蜜老师趁他们上课,杜兰在海星老师身边徘徊,于是她故意大声跟海星说话:我们需要招募有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厉害孩子,组建一支特殊的部队。有没有候选人推荐?
说话时,都兰竖起耳朵听着。然后,他期待海星的推荐。海星“想”了一下,认真推荐了都兰。经过三四周的“考察”,都兰终于成功成为Coco班的一员。一个可能导致孩子情绪波动的换班,完成得很漂亮。
5.打着商业幌子的学术机构
对我来说,抓马的老师是可以请教的教育专家,也是可以和他交谈的心理学家。他们不断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帮助家长调整教育心态,不时帮助我们平复焦虑。
每当我为孩子的迷惑行为感到无力时,他们总能让我跳出现实的纷争,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审视自己。他们没有给我具体的指导,但他们启发我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
比如疫情期间,都兰经常哭,这让我很苦恼。当我忍不住向他们抱怨都兰突然变得不可理喻的时候,Coco老师提醒我:“他现在的哭闹是在向你求助,提醒你看到你没有看到的东西。”
△上课中的都兰 △上课的都兰
上帝希望我们一句话就遇到几个错的人,所以我不再站在他情绪的对立面。反而看到了疫情对孩子的压制,看到了他与童话分离的失落,看到了他进入新生活阶段的内心波动,看到了他的焦虑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我看到孩子的眼睛逐渐被主流的成功观念绑架,畸形了自己...
“他在向你寻求帮助。”让我再次和孩子们站在一起。
老师们对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本质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对教育戏剧的专业把握,常常给我一种错觉,以为抓马是“披着商业外衣的学术机构”。
6.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世界
前段时间,捕马教育十周年纪录片《Gap》在网上发布。10周年纪录片于11年上映。我不禁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慢的组织,我遇到了一个同样慢的慢导演。
虽然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但是感觉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看了很多遍,因为徐华导演录制呈现的抓人马修是真的,我完全熟悉。
养马给孩子乃至家庭带来的精神滋养是广泛的、无形的。你很难说出孩子在这里半年学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有些结果可能要到遥远的未来才会出现。唯一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刻的,是捕马教育少年剧场班的年度剧场演出。
第一次看在青年剧场演出的剧是2016年的《杜撰》。这是一部表达前卫、充满哲理的戏剧。我很惊讶,这些单纯的素颜孩子,来演这样一部结构复杂、思想深刻的现代剧。更让我惊讶的是,这部剧的创作过程——剧本——居然是孩子们在一个古希腊故事的框架下集体讨论的!
之后就成了抓马少年剧场的粉丝,每年的年度大戏都不会错过。很难想象,一个成年人看一部由孩子编排表演的话剧,有时会泪流满面,汗流浃背。那些强烈的情感和意识形态影响在正式的国内舞台剧中很少感受到。
△抓马教育.少年剧场《捏造》 △抓马教育。儿童剧场《杜撰》
我和儿子成为捕马大家庭的一员后,有这样一支稳定且极其专业的教育剧团队,让启发式的“教”不急不慢,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空的时间里成长,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流畅表达能力,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稀罕和陌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幼儿发展与教育专家陈雪峰博士在评论这部纪录片时说:
“看到社区里的孩子们的这个故事,洞察社会,观照世界,自我探索,被信任和倾听,从心底散发出热切的光芒。
他们独立勇敢地探索和预演生活的酸甜苦辣,步履蹒跚地走向未来。这是一群有机会自然成长,有幸活下来的孩子。
我们也会在遥远的未来找到这些不同的孩子,我们也会感谢遥远的过去养育了不同的孩子。"
△抓马教育.少年剧场《旅途》 △抓马教育。青年剧场《征途》
7.抓马有老年班吗?
纪录片虽然叫《Gap》,但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商业培训机构和其成员的整个家庭联系如此紧密和透明。
我不想用“一个大家庭”或“精神避风港”来形容抓马,但不可否认的是,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对抓马产生了归属感。
有一天,我跟都兰说:“等你八九岁以后,就要升少年剧班了。”
他马上问我:“有青年戏剧班吗?”
“可能有。”
“那么,有老班吗?”
“呃...也许长大后会有。”
然后他喃喃道:“我真的想一辈子抓马!”
我也希望,并且莫名其妙地相信。
教育体验中心是面向现代中国家庭的一体化教育发展中心,有别于传统的以孩子为教育对象的“单边教育”。抓马以同步、完整、有针对性、有原则的教育理念构建家长、学校、环境。
对于3-12岁的孩子,《捉马宝宝》采用英国教育剧鼻祖多萝西·希斯科特的方法,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教育理念,通过10年在中国的深入探索,为中国家长的教育选择、身份焦虑、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设计了工作坊和咨询机制。专注于中国教育和戏剧的创新,专注于中国教育戏剧的发展和传播,是国内第一家引进和实践英国教育戏剧的权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