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强 靳埭强:就算失去邮寄功能 纸质邮票也可变身为收藏品
作为设计界的一个传奇,让靳埭强出名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中国银行的标志。1980年,中国银行集团委托靳埭强负责标志设计。据说他交了五位数的设计费。为了体现银行业的特点,他以中国古钱币为创作切入点,其中“方孔铜币”是大家最熟悉的“钱”的概念印象。于是,以圆币为基本形态,中间有方孔,上下加竖线,就成了汉字,与当地天地文化形象相吻合的设计就出来了。1986年,中国银行总行批准该标志为总行标志,靳埭强因此设计获得CA奖。
除了将设计作品嵌入维多利亚港的霓虹夜色,靳埭强更在邮票的小小方寸间展示了国人的设计天赋。《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便是以靳埭强和学生吴玮两代人的相识及交往为切入点,收录了靳埭强于1970年至2018年设计的近百种邮票作品,并采用叙述的方式把他的邮票设计理念娓娓道来,生动呈现了这些设计背后的有趣故事和时代意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附赠由靳埭强亲自操刀设计的限量版个性化十二生肖邮票一份,颇具收藏价值。因小见大:从邮票的变迁看香港回归的历史由小见大:从邮票的变迁看香港回归的历史
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的临近,香港邮票面临一个问题。彼时,为解决邮票“过渡期”的问题,香港邮政署同中、英两国协商,决定在 1997年初发行一套“1997 年前后均可使用”的通用邮票,铭记为“香港”“HONG KONG”,设计内容必须中立,并要取得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同意。
随着1997年7月1日的临近,香港邮票面临一个问题。当时,为了解决邮票“过渡期”的问题,香港邮政与中英双方协商,决定在1997年年初发行一套“九七前后可用”的通用邮票,并牢记这是“香港”和“香港”。设计内容必须中立,并应取得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同意。
自1994年起,香港邮政为香港回归中国的过渡安排邮票设计。同时,它还邀请了五位设计师提出自己的设计。初步方案在一个月内提出后,由邮局审批,再提出详细方案。邮局批准后,将绘制官方艺术品。最后提交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审议通过。这枚邮票前后设计了很多次,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定稿。这是靳埭强最长的邮票设计周期。「在众多不同主题的邮票中,最重要的一套邮票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有必要设计一套可以在返程前后使用的邮票。这套邮票很难设计。我主要想思考如何体现香港这个地方,如何体现它的国际前卫。我选择了香港的港口,一个从东到西都很现代的香港岛美景。它与13枚小面额邮票相连,成为中国的一个长邮票卷。这也是中国文化具有现代观念的典型体现。”他后来回忆道。
这套新款通用邮票共16枚,面值从10分至50元不等。此前的所有通用邮票,都是使用英国君主头像、徽志、旗帜等象征皇权的图像。最终,靳埭强提交的设计方案,是驰名世界的香港胜景——维多利亚海港的风景。在邮票中展现的港岛风景,是专门从海上选取不同位置进行拍摄,然后再将其拼合成为一幅超长的“长卷”。为了使用方便,通用邮票通常票幅较小,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别。靳埭强又创造性地运用“彩虹色相”,把13枚低值邮票分为13个不同的颜色,而它们也能互相拼接,成为“邮票长卷”。过往普通邮票由于各枚面值不同,较少设计为小全张形式。因为面值不同,不利于邮资计算。但此套邮票的设计,“连票”更能突出它的神采。与13枚低价值邮票不同的是,3枚高价值邮票精选了海岸风光的精华,都是夜景。三枚邮票上有三座不同年代的标志性建筑:中央大厦、中国银行大厦和怡和大厦。由于门票尺寸较大,可以呈现更多细节,因此使用全彩夜景,而背景色调则使用从蓝色到紫色再到洋红色的渐变颜色。低值小全张尺寸为53mmx273mm,长度创造了世界纪录;印刷中使用了七种专色,这也打破了世界纪录。这套邮票巧妙地运用了国画技法,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画面信息的饱和度。《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邮票》于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六日发行。首日封上,靳埭强特意挑选了一幅与邮票角度相同的早期香港山水画,与邮票进行对比,形成历史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第一个设计邮票并发行的香港本地设计师7月30日晚,着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在线上120多家书店社群首发《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一书,并与另外两位嘉宾——导视系统设计师、“W&T 维唐设计”创作总监吴玮,靳埭强×模度 晓得「好设计 设计好」大师工坊策划及主理莫萍一起,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这一话题与近4万名读者在线分享。那天,他的发言主题是谈谈自己在邮票设计和平面设计生涯中,怎样去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7月30日晚,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在网上120多个书店社区推出了《从小看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一书,并与另外两位嘉宾——导购系统设计师、“W&T汤唯设计”创意总监吴炜,以及深知“好设计就是好”的靳埭强× Modu大师工作坊策划兼负责人莫平, 聚焦“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话题当天,他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在邮票设计和平面设计生涯中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靳埭强回忆说小时候集邮,只是因为它有精美的图案。“香港的邮票本来是由英国设计师设计,但是他们设计的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邮政署就在香港找设计师来设计邮票。经由老师的推荐,我受邀去设计香港的邮票。”说起来,在中国,香港最早发行生肖邮票。香港第一轮生肖邮票由1967年羊年邮票起至1978年马年邮票结束,靳埭强获邀设计的便是1971年猪年邮票,“那年刚好要设计猪年邮票,推荐了三个设计师,最后选中我设计的邮票,因此我成为了第一个香港本地设计邮票并发行的设计师。之后连着的几个邮票,我都是从三个设计师的比稿中获胜的。”
靳埭强回忆说,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收集邮票只是因为它有美丽的图案。“香港邮票最初是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的,但他们的设计并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邮局正在寻找设计师在香港设计邮票。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被邀请设计香港邮票。”说起来,在中国,香港最早发行生肖邮票。香港的第一轮生肖邮票始于1967年的羊年邮票,止于1978年的马年邮票。1971年,靳埭强受邀设计猪年邮票。“那一年,我只想设计猪年邮票。我推荐了三个设计师,最后选定了我的邮票,于是我成为了第一个在香港本土设计发行邮票的设计师。几枚邮票之后,我从三位设计师的竞争展示中胜出。”
靳埭强说,猪年生肖邮票的设计源于中国传统,利用花猪的黑白形象,做出了非常现代优雅的构图。“当时有一些限制,有些颜色不能用。这部作品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但是反响很好。第二年希望多做一些创新的作品,觉得香港的邮票设计要提升到国际水平。”他认为,他最初设计邮票时,“所有的设计都非常现代和西方,没有中国文化。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为谁服务。我是中国人,为什么我的设计没有中国文化?于是我开始探索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中国文化。”
“设计兔年邮票时,我用了剪纸,龙年用了石刻,马年用了唐马跟书法,这些都是融合中国文化,跟现在的审美观在一起,产生一种民族风格、现代化的风格。第三年的生肖邮票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马年的邮票,拿了两个国际奖,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中国的设计应该有中国文化,所以我有机会做第二系列的生肖邮票时,我就进一步探索民间审美,去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靳埭强说。在演讲的最后和提问环节,靳埭强对年轻的设计师们提出了期望和建议:“我设计邮票的时候,香港还不是一个很发达的城市,新产业刚刚起步。当我们刚开始从事设计行业时,没有好的设计师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一个外国设计师,没有好的环境。在这个设计师的影响下,我们陷入了崇洋媚外的窘境。过去,中国的设计不如外国人。我们可以收这么高的费用。我们都努力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要求高收费、专业收费、尊重。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做设计的责任。地位提高了,平面设计得到尊重,原创设计得到尊重。”几天前,靳埭强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以下是采访记录。对话“终身不忘,无怨无悔”本站:为九七香港回归祖国,你设计了13个小面额的邮票连在一起的形态,是否借鉴了中国画卷轴的呈现形式?靳埭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一直在探索中国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创造新的风格。它不是图腾元素的简单运用,而是中国人的生活态度融入现代情感的融合。长卷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好适合展现1997年香港从西到东连绵不断的都市之美。分为13枚小面额的邮票,正好和中国连环画的特点一样,也让我创造了最多小张带票的新纪录。本站:你曾参与设计了中国香港地区多轮生肖邮票,最满意或者说最难忘的是哪一年的邮票?靳埭强:我参与了三轮香港生肖邮票的设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追求和探索,包括创新、反思和改革,以及我满意或被大众广泛喜爱的邮票。如果要我选最难忘的生肖邮票,那就是1972年的设计。当时我的目标是提高香港邮票的国际水准,大胆运用前卫的手法,设计出简单抽象的胖老鼠形象。结果不被香港人接受,引起很大争议!连续两年,香港邮政都不敢邀请和委托我设计牛年、虎年邮票,让我念念不忘。本站:这件事是否促成了你的一些反思。理念太过先行,反被时代反噬。靳埭强:这也让我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设计之路。但不后悔!当时有一些年轻人,包括一个中学生黄炳培,很喜欢这张鼠年邮票,于是就爱上了设计,成为了我的学生,最终成为了设计大师。由此可见这套邮票具有前瞻性的影响力!我乐于面对批评,但希望能冷静客观的分析,互相理解,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我虚心反思自己的过去,但也不忘敢于挑战“禁忌”,勇敢地打破规则,发现趋势。本站:中国大陆第一组生肖邮票自1980年2月15日起,对那年的“猴票”有何印象和品评?靳埭强:我非常喜欢那张猴票。它是由版画塑造和印刷的,它展示了中国艺术和铜板印刷技术的高水平!我在书桌上最显眼的地方贴了一张我买的邮票。一段时间后,红色背景褪去!可惜珍贵的邮票没有用。本站:香港地接东西,文化融合。在你看来,同样就中国题材进行平面设计创作,香港和大陆的设计师的作品你能否一眼分辨?籍此,我也想听听你对两地目前设计现状的看法。靳埭强:中国土地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在不同的时代和空衍生出独特的时尚。香港过去100年的经历非常特殊,深受海外现代思想的影响。开放的国际视野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高水准设计。改革开放后,我长期在内地积极交流,推动中国现代设计专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前,中国设计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设计师,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些地区也承载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我希望这种改变是构建多元中国新风格的动力。“把我们的审美提升到与当代人的情感相匹配的位置”本站: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近二十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际知名奢侈品牌都使用了“福禄犀首”“程龙峰香”等元素。你对此有何评论?靳埭强:外国品牌以中国风为主题的设计,多是以异国风情的态度进行创作,我们亦可以用开放的态度去评价,好的要学习,坏的应中肯的批评。我曾应外国品牌邀请为他们创作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产品,而不是因不了解中国文化,只是简单借用图腾设计出不伦不类的东西。我为法国银器名牌昆庭设计的香港回归纪念品《手相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觉得要做中国现代设计,不能只跟着一种风格走,不能只用图腾和材料。最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审美,以匹配当代人在这些民间生活中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不寻求共同点,但我们要求不同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和创造都追求新的方法,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创造中国现代化的多彩新面貌。
本站:我听说《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成书,正源自你和学生吴玮间的书信往来。在你看来纸质的“邮票”在当下新媒体当道的时代,它独有的价值和意义何在?靳埭强:新科技是改进人们生活的方式,但不一定会完全取代旧物。书写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文化品味,网络沟通难以取代。慢生活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应珍惜。可能有一天,纸质邮票会失去邮寄的功能。但早在几十年前,它已变身为非常普及的收藏品,这可能是没有时空限制的附加价值,也为邮务运营减少了成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