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 吴伯凡:一个人是否幸福 关键在“心流”
有良知的心理学微期刊
口头陈述:吴伯凡著名学者,吴栋相对论主讲人
编辑:陈伯宇
来源:政和岛
本文源于吴伯凡在总裁读书会上的分享,正和岛获授权合作发表。
幸福的条件与幸福的能力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书叫《心流》,另外一个翻译也很好,叫《幸福流》。归根结底,这本书的关键词是幸福。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关于幸福的理论和课程,基本上都来源于这本书。
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后,可能赶上了这一次。每个人的焦虑越来越发酵,他们的快乐也在一点一点被侵蚀,甚至被鲸鱼吞食,所以很热。
读这本书,首先要知道这样一个概念,为什么幸福叫“心流”?指的是人在某种沉浸感中忘记一切的状态,一种始终如一的感觉。因为与他所关注的对象的这种紧密联盟,他周围的一切都被屏蔽了——在别人眼里,这可能是梦游——这叫幸福。
我们常说:这个人这么有钱,这个人这么漂亮,她一定很幸福。其实这种状态叫幸运。这本书清楚地区分了幸福和幸运。运气和幸福最大的区别可以用两个词来区分:一个是幸福的条件,一个是幸福的能力。
现代人不快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把快乐的条件看成是快乐的能力,甚至没有意识到快乐还是需要能力的。
幸福的条件是什么?比如我们面前有一架钢琴,很贵,可能十几万,可能一百多万。演奏一首美妙的钢琴曲是我们的一个条件。
什么是能力?能力意味着你能演奏这首曲子。你可以有一百多万架钢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幸福也是如此。
我们经常混淆幸福的条件和幸福的能力。而且经常有这样一种表达:我会以任何方式快乐。
根据这本书,这种现象是由我们的教育决定的。当你年轻的时候,你的父母会告诉你你现在怎么样,将来会怎么样。你走的每一步都被未来的一些承诺所指引。古代战争将领为了鼓励士兵,做出了各种承诺:攻下城池后,三天之内就没有军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用对未来的承诺来调动现在的行为。
但是当我们拥有了这些东西,难道我们就没有幸福吗?《心流》一书说:如果你长期被这样的思维方式束缚,你的幸福可能会很遥远。
在古代,国王的条件比普通人多得多,但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即使有一万个仆人为他们服务,也会陷入绝望,甚至精神崩溃。
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20岁登基,33岁去世。13年间,它占领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三个地方,建立了亚历山大大帝帝国。知道自己要死了,他说:“你一定要在我的棺材两边挖个洞。我想伸出我的手。”。让世界看看我能拿走什么。
追求“相对平衡”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们现代人谈条件,不知道比古人的条件好多少。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国王。他留下了许多建筑。但即使是普通家庭今天拥有的浴缸,在他的宫殿里也不存在。在故宫,不管你有多高贵,连个厕所都没有。你可以决定它是什么样子。
所以想想我们今天,只要从物质层面比较,绝对海拔比古人高很多。然而,当我们衡量幸福的物质条件时,我们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标准,那就是相对高度。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8848是它的海拔,相对高度只有3000多米。
现代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习惯于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也就是说,你觉得自己穷的原因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相比。
最典型的就是邻居,因为你们住在一起,证明你们大致相等,车位挨着。如果有一天你下楼,突然发现邻居的捷达换成了捷豹,而你的捷达还是捷达,你会觉得极度痛苦。
但是如果你去一个高档小区,那里停满了所有的豪车,你就不会觉得痛苦,因为你觉得你和他们不是同一个人,他们也不是“你身边的人”。
培根说,嫉妒起源于我们心中与他平等的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对方偶尔在条件方面高一点,我们会很痛苦。
如何获得“流量”体验?
根据《心流》记载,古希腊有一位名叫第欧根尼的哲学家。他拿着灯笼找遍了全世界,却找不到一个诚实的人。今天拿着灯笼搜索,找不到特别开心的人,别人觉得他特别开心。
这本书给我们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不幸福的状态很常见,虽然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多幸福的条件,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
《心流》一书告诉我们,所谓的不快乐,意味着你的精神熵在增加。
“熵”这个词有点拗口。这是一个物理概念。这是什么意思?即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逐渐变得混乱无序,能量越来越低。如果我们用通俗的方式来说,熵代表衰老、困惑和无力感。
作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熵从一开始就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开始显现出来。这种熵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身体、组织、人际关系中,甚至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你活着的时候,软弱和衰老开始出现,也许你内心的衰老比外表的衰老更快。
那么答案很简单,如何获得幸福?那就是管理这个熵。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谈到熵的概念时,也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做负熵,意思是混沌的程度降低了。
有一次我告诉朋友,你觉得家是做什么的?家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污水系统。你应该每天洗脸、刷牙和洗澡。厨房每天都在制造各种垃圾。几天后,你会意识到是小时工打扫的时候了。但是你的内屋清理了多久了?我们在管理自己的时候,很少管理到处都是垃圾的精神世界。这就是精神熵的概念。
虽然你不觉得精神世界有多乱多脏,但你其实是有感情的——特别不愿意和自己相处,特别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内心,用各种外界刺激,比如玩游戏,比如和别人竞争,做无意义的竞争,让自己不面对自己。
幸福,首先是达到内心的秩序。
如何才能降低精神熵?如果今天有PPT,我给大家看一张20年前塔里木河的照片。众所周知,随着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水被困在塔里木河中游,流下来几乎干涸。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比喻。在《心流》中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叫做“精神能量”。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它的总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我们称之为精神能量。
如果你的精神能量不断在一件一件的小事上消耗,那么最后你能做的事情就很少了,就像塔里木河一样,总有小水渠把水引过去,把下游切断。
例如,根据两年多前的数据,中国人刷微信的平均时间为2.55小时。除了微信,你还有其他软件,比如微博、今日头条等等,基本上可以消耗你7个小时。
当然,你会说这七个小时不集中。我用碎片的时间做这些事情。但是当我们可以有条件地使用碎片化时间时,我们的时间就是碎片化的。
我有一个朋友住在别墅的三楼。他说他每天睡觉前只能把手机放在一楼。不然只要晚上醒来,第一需求不是喝水饿肚子,而是摸摸手机看一看。不看就睡不着,看完一定要安心。
我们的精神能量就是这样消耗的,按每天2.5小时,一个月30天,75小时计算。我们一周工作多少时间?40小时。
你知道75小时能做多少吗?像这样的书,如果你认真读的话,可以在五到八点之间读完,如果你读的话,可以超过十几本。
但是让我们考虑一下。给你一张纸,写下过去一个月刷微信75小时的一些收获,写下十个...如果公司想参加这样的考试,很多人会失业。
我们的精神能量往往被大量类似布朗运动的这类行为所消耗,即它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结果,除了看起来我们的心已经动了之外,没有实际的结果。
那么就会形成习惯,自然会避免挑战性的东西。看电视剧的时候,稍微好一点就觉得“烧脑”。一定是那种让他好看的脑残,因为不挑他的能力。
所以这就导致了习惯性回避、习惯性徘徊、无所事事的学习——这种学习没有目的,只是告诉自己我在学习,我没有浪费时间。事实上,爱因斯坦说过,学习上的懒惰并不比学习上的懒惰更好。
华为有一句口号:绝不在非战略机会上消耗战略资源。
生活中很多成功幸福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够屏蔽不重要的事情和琐碎的事情。
如果你处于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但你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你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宝贵的精神精力集中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
精神能量与我们最常见的现象之一非常相似。如果一个镜头是平的,它可以照得多远出多远。如果是凸透镜,可以把光聚焦在一个电源上,能量会很大,可以用来点燃一支烟。
我有一个简单的建议。如果你真的没有什么爱好和能力,至少可以做一件事,这样可以把鞋子擦好,让自己觉得这样做很棒。首先,见证你在一些小事上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日复一日,你会发现你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焦虑也会逐渐减少。
这类似于攀岩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通过这种努力,最终的结果是其他山脉的天空下全部出现矮星..所以即使你没有外在的物质条件,你仍然会有一种特殊的安全、充实、稳定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幸福。
结论
顾城有一首诗《致逝去的祖母》,里面说,他的祖母每次搬家,都会紧紧抱着一个包裹,这样就没人碰了。其他人不知道是什么。后来他们知道是他奶奶的初恋情人给她的。
然后顾城写了一句话:你一辈子都相信它们像钻石一样美丽。
这种连续性、连贯性和对生活的沉浸感,我觉得她是快乐的,也就是流动的真谛,谢谢。
排版|陈伯宇
修订|叶开复编辑|叶
来测试一下这个圣诞节你会和谁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