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高丽之战 一字之差 “高丽”和“高句丽”究竟有什么关系
朝鲜和高句丽
作者|晚曙编辑| |托马斯公元1392年,应对方的请求,明太祖朱元璋以“朝日鲜明”之意,为明帝国东北方一个半岛上新建立的王国定名,即为朝鲜。次年,朝鲜正式被定为国号,后 一直沿用至今,也从一个国家的名字,进而拓展成了代指整个半岛的地理名词。▲朝鲜太子李成桂
但在这之前,半岛的历史是无法用一个国家来概括的。受到多方势力的拉扯,半岛上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势,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这众多势力中,高句丽和高丽便是其中的两个。正是因为名字上的相似,高句丽和高丽经常被人放在一起甚至混淆,而这两个只差一字的国家,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朝鲜半岛
一、混沌的半岛朝鲜虽然是朱元璋设定的,却不是朱元璋创造的。根据一些历史研究的结论,朝鲜起源于周朝的商朝,商纣王的叔叔姬子带领一些商朝遗民建立了这个国家,并将其命名为朝鲜。朝鲜这个名字也出现在《山海经》、《尚书》等先秦典籍中。公元前108年,汉帝国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到帝国的统治范围中,在此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被称为汉四郡,大量汉人也从内地迁居至此,但这四郡的人口中依然混杂有大量当地部族的人口。▲汉寺县
此时,在四郡北部分布有扶余、肃慎,秽貊等部族,其中的扶余人已经建立起了早期的君主制国家;而在四郡以南,则分布着尚处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现代朝鲜民族的祖先,三韩部落。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可谓是一片混沌。因地区开发程度差、人口密度低,即便是已建立起完整政府架构的汉四郡,各郡的边界也无法长久地确定下来,更遑论其他的更加原始一些的部族。在此期间,朝鲜半岛一片混乱。由于区域发展程度差,人口密度低,即使是已经建立了完整政府结构的四个汉族县,每个县的边界也长期无法确定,更不用说其他更原始的部落了。
▲公元7年东北局势,此时汉寺县南界向北收缩,范缜县和乐浪县也合并为乐浪县
因为如此,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处在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缺少明确的政治边界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但也增加了暴力和冲突。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这样一块气候寒冷不宜耕作且偏远的土地,似乎也难以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没有了拥有绝对力量的中原王朝的过度干预,反而留给了当地各部族“公平竞争”的机会。扶余人,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他们似乎很难对这样一片寒冷而偏远的土地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了拥有绝对权力的中原王朝的过度干预,当地部落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扶余人,他们抓住了机会。
▲在同一纬度,朝鲜半岛的冬季气温远低于华北
二、何处来,何处去关于高句丽的起源,各史料记载不一且较为模糊。据推断,高句丽是扶余人中的一支,在前1世纪末期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脱离扶余人后结合周边许多部族而形成的。起初,高句丽人也只是许多处在汉王朝管制下的部族之一,而非一个独立国家。关于高句丽的起源,史书记载不一,模糊不清。推断高句丽人是扶余人中的一员,是在一世纪末汉朝宣图县高句丽脱离扶余人后,与周边众多部落结合而形成的。起初,高句丽人只是汉朝控制下的众多部落之一,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扶余人的早期地位
但在王莽篡汉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王莽一向认为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只是夷狄,在掌权之后一改汉朝以往对周边民族的亲和态度,常以奴仆视之,任意驱使,便渐渐引发了各民族的不满。公元11年,王莽下令强征高句丽人攻打匈奴。高句丽人拒绝前往,一个接一个地逃跑,杀死了前来追捕他们的辛莽官员。于是,高句丽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独立建国。之后,高句丽利用中原政局不稳和边境地区混乱的情况,吞并了周边的几个部落,公元26年在内城建都。六年后,汉光武帝重新掌控了全国的局势,高句丽也遣使入朝朝贡,并自称为王,而汉廷也没有对此表达任何意见 ,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了高句丽的独立。▲现为世界遗产国内城市遗址
此后,高句丽不断地兼并周边部族,对汉王朝也是时叛时附。当汉王朝强势,高句丽的表现也会很“乖巧”,但一旦汉王朝被别的事情缠上了无暇顾及东北地区,高句丽就会抓住机会向外扩张。到公元2世纪后,高句丽已控制了以国内城为核心、大致相当于今天吉林省通化、白山两市及延边州部分的领土。▲在公元140年的东北亚局势中,玄奘县已迁往内地。汉朝时,朝鲜半岛上只有玉兰郎县,高句丽大大扩张,但还没有进入半岛
在扩张过程中,高句丽并非没有遇到阻碍,但以农耕为主同时保留大量渔猎的生产方式则成了高句丽人的法宝——农耕带来的强大生产力是那些依然处在游牧渔猎阶段的部族所无法比拟的,而渔猎则让高句丽人即使失去了城池和土地依然能够生存。最好的例子是,即使在244年和342年这两个国家被攻占之后,高句丽人也能够在蛰伏之后东山再起,而且每次东山再起都比上一次更加强大。355年,原乐浪、代芳两县被高句丽控制,延续了400多年的四个汉族县消失在历史中。427年,高句丽将国都从国内城迁至平壤,此时的高句丽已经成了一个占有今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朝鲜全境及韩国北部的东北亚地区强国,朝鲜半岛形成了高句丽与新罗、百济三国并立的形势。▲朝鲜半岛高句丽的繁华疆域与三国时代
但盛极必衰的规律,似乎谁也逃脱不掉。更何况,高句丽的强盛,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汉末至隋唐间近400年的混乱之上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能够对遥远的东北亚地区进行干涉,自然就留给了高句丽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当隋唐两代逐渐结束了汉末以来的混乱局面,自然不会对这个地处东北的威胁置之不理。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可以干涉遥远的东北亚,这自然留给高句丽自由发挥。然而,当隋唐逐渐结束汉末以来的混乱局面时,他们自然不会对东北的这种威胁充耳不闻。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完成了统一
从公元598年,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隋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七十年间,隋唐两朝对高句丽共发动了七次大的战争,前后动用军队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才终于攻灭高句丽。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共收编人口69万户,而隋灭陈时,只收编了60万户——虽然户数不能代表全部的人口数量,但所表现出来的事实是,高句丽并非是一个小国——高句丽政府所能掌控的人口,比占有整个长江以南的陈朝,还要多。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灭高句丽后,共收编69万人,隋朝灭陈时,只收编了60万人。虽然家庭数量不能代表总人口,但事实是高句丽不是一个小国。高句丽政府能控制的人口比占据整个江南的陈朝还多。
▲唐灭高句丽之战
当然这69万户并不全是高句丽人,还有大量的汉人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当唐朝灭亡高句丽后,这些汉人自然不必多说,也不需要唐廷专门去做什么,但高句丽人,就成了边疆的不稳定因素。高句丽人多次反抗唐朝统治失败后,唐高宗决定将高句丽遗民迁往河南、陇右、关中等地——相对于当地汉人占绝对少数的高句丽人迅速被稀释,高句丽人消失了。三、高丽谁人一个势力的消失必将会给其他的势力留出空间,高句丽的消亡也是如此。唐军攻灭高句丽的直接导火索其实是接到了当时半岛上另外一个国家,新罗的求援,后者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已经处于亡国的边缘。而一心想剪除高句丽这个大威胁的唐朝也乐见如此,迅速出兵与新罗共同夹击高句丽。一个势力的消失必然会给其他势力留下空,高句丽的消失也是如此。事实上,唐军攻打高句丽的直接导火索,是得到了当时半岛上另一个国家新罗的帮助,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新罗已经处于亡国的边缘。一心要斩断高句丽巨大威胁的唐朝看到这一幕很是高兴,迅速派兵攻打新罗高句丽。
▲唐朝灭高句丽后的朝鲜半岛
不过,在唐军先灭百济后灭高句丽、“超额完成”任务后,新罗却做了白眼狼。此时半岛上只剩下了唐朝与新罗两个势力,新罗便开始支持半岛上高句丽故地的高句丽反抗势力,不过这时候还算不上战争。但670年,新崛起的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朝战略重心开始西移,不断抽调东部军队前往西线,给了新罗人可乘之机。但670年,新崛起的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朝的战略重心开始西移,东部军队不断向西线转移,给了新罗人一个机会。
▲670年后,吐蕃成为唐朝最大的敌人
新罗人不断袭击唐朝在半岛的驻军,但没占到多少便宜;唐军数次取胜,但也无力彻底击败新罗。僵持多年后,两国只得再次议和,新罗重新臣属唐朝,唐朝也做个顺水人情,将平壤以南的土地都交予新罗,新罗就此完成了半岛的第一次统一,后世称统一新罗。▲唐玄宗开元时期的东北亚,平壤以南的半岛都属于新罗
新罗统一后通过与唐朝的积极交流,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和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也曾一度繁荣,但这个因唐而生又因唐而兴的国家,在9世纪以后,也随着唐朝的步伐一起走向了衰落。公元900年,后百济在百济故土建立,次年,北方的新罗军阀弓裔在高句丽故土自立为王,自称为高句丽的继承者,建立后高句丽,新罗的领土仅剩东南一隅,朝鲜半岛再成三国鼎立之势。▲朝鲜半岛的后三国时代
已处在亡国边缘的唐朝自然无力再管半岛的事情,而半岛就成了后高句丽和后百济的角逐场。而918年,后高句丽将军王建发动政变自立为王,国号高丽,定都开京后世也称王氏高丽,高丽正式建国,并终在936年攻灭后百济,完成了半岛的第二次统一。▲高力太祖王建画像
高丽,实质上是一个新罗地方军阀自立建国的产物,可以说,高丽其实就源于新罗, 高丽对新罗的吞并也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完成的。但为什么韩国会成为现代朝鲜和韩国的别称,只能说新罗诞生的时机不成熟。是一个阿拉伯商人,在10世纪往来于东亚和中东之间。它把韩国这个名字传播到了西方,成为了现代韩国英文名“Korea”的原型。但高丽国却没能像这个名字一样延续下来。正如开篇所说,公元1392年,高丽国权臣李成桂迫使高丽末代国王让位给自己,并在次年遵照朱元璋旨意更换国号,立国474年的高丽国就此灭亡。然而,这474年对朝鲜民族来说意义重大。在朝鲜的统治下,原本生活在半岛上的百济人、新罗人、高句丽人等民族开始逐渐融合,形成统一的朝鲜民族,成为现代朝鲜民族的前身。因为这个重要的意义,只有韩国今天仍然可以使用,成为朝鲜民族的象征之一。四、辨析虽然从高句丽灭亡到高丽建国,中间相差有250年,但在高丽身上,无论是国号还是刚建国时的领土范围,总透着些许高句丽的味道。其实,抛开高丽的前身“后高句丽”不谈,即便是“高丽”这个国号,也并非是高丽太祖王建的原创。虽然高句丽的灭亡与朝鲜的建国有着250年的差距,但无论是国号,还是建国之初的疆域,在朝鲜总有一些高句丽的味道。事实上,抛开朝鲜的前身“后高句丽”,就连国号“朝鲜”也不是高丽太祖王建的独创。
▲11世纪初,朝鲜的疆域与现代朝鲜、韩国相似
在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中记载有“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而这一条记载在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即公元398年,是中国史书中第一次出现高丽一名,而这里的高丽便是指高句丽。后来,在记载南北朝的各种史书中,包括舒威、宋书、梁书等。,有很多次使用了一个韩国人,很多次都有关于授予“韩国国王”称号的记载,而这些韩国名字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句丽。在同时期出土的高句丽文物中,也有关于高句丽自称高丽的铭文。综合这些历史发现,史学界推断约在5世纪中后期,高句丽便自称为高丽,但改名的具体原因,因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尚无法确定。由此,从国号上看,高丽确实是高句丽的一种传承,但并不代表高丽与高句丽之间有着实质上的密切联系。二者在国家起源、统辖区域和民族构成上都有着根本性的差别。高句丽人起源于一个南迁的扶余人,后来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结合形成高句丽人,在中国东北建立国家,然后扩展到朝鲜半岛。其统治范围不仅包括朝鲜半岛,还属于半岛上的“外族家庭”。而且,高句丽政权在半岛上的统治范围基本为汉四郡所辖区域,以大同江流域的平壤为核心,而这一区域的民族中又含有大量的汉人,因此高句丽的民族构成是以高句丽人和汉人为主。▲高句丽壁画
高丽政权的基础则是新罗,基本继承了新罗的所有特点。其统治范围只包括朝鲜半岛,同样以三韩人为主体民族,后在发展中则逐渐融合形成了高丽民族,而那些在高句丽时代生活在半岛的高句丽人和汉人,大多数早已被唐朝迁回了内地。可以说,高丽的主体就是半岛上的原住民,而高丽的统治重心也一直在较大同江更南方的汉江流域。可以说,韩国的主体是半岛上的原住民,韩国的主导重心一直在汉江流域,比更大的通江还要往南。
▲现代朝鲜可以看到平壤和开城的相对位置
可以说,王建在建国时定国号为高丽,只是为了借过去高句丽的名号来增加自己的合法性、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这两个政权之间,除了名字相似,也基本上没有别的什么相似之处了。现代中韩学者对高句丽与朝鲜的关系仍有许多争论。主要争论的是高句丽属于中国史还是朝鲜史。把韩国和高句丽联系起来的想法也来自于此——通过把韩国和高句丽联系起来,高句丽绝对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高句丽可以和韩国历史联系起来。其实争论的根源,还是在对历史的根本认知方法的差异上。对于高句丽的问题,中国学者多持“多民族论”,即高句丽是一个地跨中韩两国的多民族国家,是两国历史的共同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中国地区与朝鲜地区交流的重要体现。韩国学者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点,即一个国家的历史只与一个民族相联系,高句丽的历史与朝鲜民族相联系。但最根本的是,相关史料的缺失,让这段历史空白了。也许有一天,一个新的历史发现可以填补这个空空白,还原一段完整的高句丽历史。长期作者|晚曙长安大学正在研究城乡规划责任编辑|Thoma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全球情报官主编——本文为“网易新闻网易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原标题:《一字之差,“高丽”和“高句丽”究竟有什么关系?》